MoneyDJ新聞 2022-11-23 16:52:04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信用保險評等機構科法斯今(23)日發布半導體行業的信用風險快訊指出,全球業界正在開展一場創新競賽,競相研發新一代高科技半導體,晶片廠商紛紛加入這場激烈的創新競賽,努力開發更快、更節能的半導體,用於層出不窮的各類應用。關於半導體行業的風險,短期來看,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將持續抑制國內半導體製造,並對全球半導體價值鏈造成一定干擾;另因能源危機加上全球經濟前景黯淡,半導體價格和銷量雙雙下滑,反映出全球半導體供需都在下降。而從中長期來看,隨著美國《晶片法案》和其他措施的推出,領先經濟體之間圍繞半導體製造的技術競爭引發了半導體供應過剩,以及行業需求與供應鏈能力失調的擔憂。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和美國半導體研究聯盟(SRC)於11月17日向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聖地牙哥分校的Rodwell教授和Rosing教授頒發「年度大學研究獎」(University Research Annual Award),以表彰兩人在半導體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科法斯表示,SIA和SRC的建立及其設立的年度獎項表明全球業界正在開展一場創新競賽,競相研發新一代高科技半導體。SIA 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John Neuffer 上周表示,美國半導體企業將五分之一的收入投入創新研發。
科法斯並指出,晶片廠商紛紛加入這場激烈的創新競賽,努力開發更快、更節能的半導體,用於層出不窮的各類應用,從智慧手機上的高端遊戲,到用於模擬氣候變化的伺服器,不一而足。例如 Rosing 教授正是憑藉受人腦啟發的半導體研究成果而榮獲該獎項;這些成果可用於高維度的資料密集型應用,包括 COVID-19 序列分析、物聯網和個性化醫療。
科法斯進一步指出,半導體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因為從交通運輸到智慧手機,從醫療電子設備到汽車,各個行業都與之密切相關。簡而言之,半導體應用廣泛。2021年的資料顯示,電子元件約占內燃機汽車成本的40%,因此汽車行業同電子行業一樣,高度依賴晶片。
科法斯並指出,鑒於半導體的地緣戰略價值,所有領先經濟體的政府紛紛大舉投資半導體研發、例如近期歐盟和美國通過的晶片法案,以降低對亞洲半導體產業的依賴。2020 年中旬,全球約一半的人口遭遇封控、特別是中國,導致全球經濟經歷了嚴重的半導體短缺,給世界敲響了警鐘。半導體包含多種類型,有各國競相研發的高科技半導體,也有偏重基礎技術的一般性半導體。
科法斯表示,縱觀全球,亞洲在半導體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前三大出口國/地區分別是台灣(台積電)、美國和韓國。根據SIA的資料,中國約占全球半導體出口的9%。
歐盟委員會去年2月通過了《晶片法案》,試圖引領全球半導體創新,目標是掌握2奈米以下半導體的先進製造技術。根據歐盟《晶片法案》的投資計畫,到2030年將投資110億歐元。美國緊隨其後。去年8月,拜登簽署通過了兩黨共同制定的《2022 年晶片和科學法案》(簡稱《晶片法案》)。該法案旨在強化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將投資527億美元,用於美國半導體的研發、製造和人才培養。而中國也加入了這場創新競賽,提出「中國製造」計畫,目標是到2025年成為全球高科技製造的領導者。
此外,持續開展半導體創新對訊息通信技術公司也同樣重要,因為如今全球經濟前景黯淡並面臨衰退風險,半導體是業務創新的關鍵,能為企業創造利潤,帶來新機遇。受全球通膨加劇影響,和其他行業一樣,市場對某些資訊通信技術產品的需求預計也將下降。例如,今年下半年消費電子設備的需求持續萎縮,與汽車行業如出一轍。相較之下,人工智慧和網路安全則為資訊與通信技術公司提供了新的業務機會和利潤增長點。這些高科技產品和服務都需要高度創新的半導體。
關於半導體行業的風險,科法斯表示,短期來看,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將持續抑制其半導體製造,並對全球半導體價值鏈造成一定干擾;儘管後者已有所緩解,但對汽車等一些行業的影響仍然揮之不去。
科法斯也指出,全球半導體創新競賽是中美兩國貿易爭端的核心。中美兩國貿易爭端始於川普時期,當時川普政府針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採取了一系列保護主義措施。如今兩國的緊張關係仍在持續,去年10月,拜登政府決定遏制中國獲得先進計算晶片、開發維護超級電腦和製造先進半導體。這項措施旨在阻止美國電腦晶片設計公司向中國出售用於人工智慧和超級計算的高端晶片。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直以來向中國銷售此類晶片的美國公司喪失商機,不過,此舉對美國和中國半導體市場的中期影響仍有待觀察。以往中美兩國圍繞技術問題的貿易爭端,中國都給予了有力回擊,但這次中國政府尚無舉動。科法斯認為,這可能是由於美國的措施不太可能阻延中國的中長期目標。
科法斯並表示,能源危機加之全球經濟前景黯淡,半導體價格和銷量雙雙下滑(見附圖),反映出全球半導體供需都在下降。從中長期來看,隨著上述《晶片法案》和其他措施的推出,領先經濟體之間圍繞半導體製造的技術競爭引發了半導體供應過剩,以及行業需求與供應鏈能力失調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