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片之父77歲辭世  「活屍三部曲」你都看過了嗎?

2017/07/17 16:41

喪屍片近年來越見興盛,從以往小眾的cult片變成顯學。今天不幸地,喪屍片的起源 ─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導演羅梅洛(George A. Romero)安詳於睡夢中離世,享壽77歲。

喪屍、活死人、living dead這些概念並非羅梅洛首創,東亞、歐洲、拉丁美洲都有死人復活的傳說,但《活死人之夜》創造「被喪屍咬就變喪屍」的概念,從此改變了living dead的格局。所以後來人們稱羅梅洛為《喪屍片之父》。

根據《中央社》,其實羅梅洛創造《活死人之夜》是想以喪屍的概念針砭時世、嘲諷政府,而非像後來發展的喪屍片一樣只是為了驚悚的效果,也因而羅梅洛對後來大行其道的喪屍狂熱興趣缺缺,2013年他在受訪時曾爆出有人找他籌拍喪屍題材的影集,但他拒絕了。

羅梅洛並不是完全對喪屍片敬謝不敏,事實上羅梅洛在1979年又拍了《生人勿近》(Dawn of the Dead 又譯活死人黎明)、1985拍了《喪屍出籠》(Day of the Dead),構成了他的「活屍三部曲」,2005年出品《活屍禁區》(Land of the Dead),這些片都有一些寓意與諷。

羅梅洛的恐怖片多會有 of the Dead ,標誌鮮明。而在台灣轟動一時的《活人生吃》事實上就翻拍自他1979年的《生人勿近》,兩者的英文都是Dawn of the Dead。

羅梅洛風格為現代的喪屍片標定了明確的定義,比如被喪屍咬到會變成他們的同類、喪屍不會攻擊喪屍、嗜吃人肉、思考能力低落,只有吃人的本能、成群結隊地緩慢前進,向活人圍攏。

值得一提的是,羅梅洛拍攝《活死人之夜》時僅用了十多萬美元,卻回收了遠高於成本的票房收入,並成為70年代的cult片經典,而之後的羅海洛風格的恐怖片漸漸與當時難以區分開來的僵屍片分道揚鑣,終於成就現在蔚為顯學的喪屍類型片。這情形類似於溫子仁於2004年出品的小成本電影《奪魂鋸》,卻回收了數十倍的票房收入,最後變成每年聖誕節必上映的恐怖片。

(圖片取自 維基百科)

(本文由 Knowing 授權轉載)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