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壓力前所未見!陸企爆違約潮、金額將破歷史高

2018/10/01 14:55

MoneyDJ新聞 2018-10-01 14:55:20 記者 陳苓 報導

貿易戰衝擊下,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但是北京仍持續去化槓桿,當地民營企業湧現倒債潮。高盛報告指出,今年中國企業債的違約件數和總額,將雙雙打破空前新高。

ZeroHedge報導,高盛報告稱,北京當局七月初祭出多項寬鬆貨幣措施,但是八、九月仍出現新的債務違約案。今年一月到七月,只有11件債務違約案;下半年倒債頻率提高,光是八、九月就有八件違約案,全部都是民企。八、九月倒債業者包括中國新光控股(Neoglory Holdings Group)、吉林利源精製(Jilin Liyua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剛泰控股(Gangtai Group)等。

加上八、九月份的倒債案,今年至今,陸企倒債件數增至19件,打破空前新高。之前紀錄在2016年創下,該年全年共有18件倒債案。若以倒債規模來看,今年至今倒債總額達人民幣914億元,約佔未償還企業債總額的0.5%。和2016年全年倒債金額的人幣539億元相比,今年至今規模足足高出69.6%。從上述數據可見,今年全年,在岸企業債的倒債件數和總額將刷新歷史紀錄。

其實情況還可能更糟,青海省投資集團(Qinghai Provincial Investment Group)趕在最後一刻,支付了9月26日到期的3億美元本金和利息。此一事件相當重要,因為倘若青海投資發生債務違約,將是中國首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倒債案。不過青海投資的違約危機可能只是延後發生,該機構共有11.5億美元的未償還債務,今年12月11日又有新一筆的3億美元債務到期。

Asia Times報導,為什麼北京去化金融槓桿會重創中國企業債?瑞銀分析師Jason Bedford解釋,美國企業債大買家是共同基金、個人、投資公司。但是中國不一樣,當地企業債主要買家是銀行,登記在資產負債表內和表外。

融資壓力讓中國出現「國進民退」現象,至少有10家民營公司退場、轉為國營。

金融時報先前報導,今年以來至少有21家民企出售大量股份給國企,其中10家民企的最大股東更變成國企,等於被收歸國有。民企大賣股,部分原因是民企為了求取資金,把股票當成抵押品,換取銀行貸款。可是今年陸股暴跌,債權銀行需要出售作為擔保的股票。民企不希望銀行拋售股票,找上滿手資金的國企求救。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