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在線》助壽險業資金去化 政府或該更重興利

2019/04/01 13:08

MoneyDJ新聞 2019-04-01 13:08:47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台灣壽險業海外投資居全球之冠,引發討論,立委大人要業者去看鄰近的韓國經驗,盼要壽險業要思索錢流台灣。問題是,壽險業不僅要面對保戶對保單利率的期待,上市櫃者還要符合投資人對於獲利與股利的預期,本來就不是公益事業,與其討論壽險業為何出走,嘗試替業者開拓更多國內的投資管道,是不是反而更是興利的雙贏之道。

壽險業巨額資金出走 崇洋媚外還是不得不?

根據統計,國內壽險業國外投資佔整體資金的比重高達68%,在全球居冠,也遠遠高於鄰近的日本(21.6%)、韓國(8.3%)及大陸(2%),每年壽險業投資海外的資金就高達16.7兆元台幣,無疑是國內金融帳連34季淨匯出的最大元兇。

但是,姑且不論投資金融商品的軟體門檻(如語言能力、政策法規),或人不親土親的因素,壽險業資金選擇出走,大概不能用崇洋媚外來看待,因為光是因不同幣別負擔的匯兌成本,去年計算未實現部位的盈損相抵後,匯兌成本就超過2,300億元,對照海外資金投資總額的避險成本就有1.3-1.4%,直白點說,就是壽險業的資金出自家門還沒賺到錢,就得付出這樣的成本,吃掉獲利,假設台灣與海外的投資報酬率相當,誰願意這麼做?

低利環境無解 衝資產反倒帶來成本壓力

當然,壽險業的資金出走,反映的就是台灣的老問題,長期的低利環境。就像國泰金(2882)總經理李長庚說的,立委大大口中的韓國經驗,韓國在2017年的十年公債利率是2.47%,台灣同期的同年期公債殖利率僅0.95%2018年韓國有1.99%,台灣也落後僅0.86%;最新的數據韓國還有1.9%水準,台灣僅存0.75%,換算兩地的同樣存續年間的公債,利差是115個基本點。

韓國十年期公債利率在全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根據XQ有報價的主要國家全球債券行情來看,其實僅次於美國、馬來西亞、泰國、澳洲等少數國家,也因為自家就有肥水,韓國壽險業自然不需要外求,投資可以更為簡單,資金配置光是持有國內政府公債就達四成以上,這部分不需要負擔違約以及匯率風險。

相較於韓國,台灣的低利環境在全球排名前位,對壽險業就已是先天不良,尤有甚者,業界近年為了讓帳面上的利差損看起來好看,一股腦的吸收新保單降低平均的資金成本,也造成表面上看來資金收益率與成本間的差距縮近,但長期卻引發更大的問題。

首先,要吸引新保單,漂亮的宣告利率就是關鍵,不然如何吸引類定存的資金轉進,這也造成壽險業保單宣告利率加碼的歪風。不過,衍生的問題就是,即便這幾年吸收的新約保單利率可較十幾、二十年前的大幅降低,但這些高於市場無風險利率帶進的資金,該往哪裡去,就成了考驗投資團隊的難題。

也因此,這幾年有些壽險業已經自發性的降低新保單成長的速度,特別是對產品結構幫助較小的躉繳型非傳統保單,主管機關對壽險業調降宣告利率,態度也轉趨強勢,可以想見的,未來類定存保單的成長性會趨緩,不過這對於壽險業長期穩定發展,應該可以正面看待。

開拓投資管道 政府應該多幫忙

只是,壽險業更期待的,是主管機關能幫資金找出路。眾所皆知,台灣的壽險的困境,來自國內投資環境的淺碟,特別是固定收益市場,近幾十年即便多了很多像是公司債、金融債或其他新金融商品,但因發行池仍不夠大不夠深,對一家中大型壽險業就動輒上兆的資金,僧多粥少。

主管機關相信都對這個現況了然於心,只是多少還是有防弊重於興利的心態,看在業者眼裡,很急。舉例而言,近期炒得沸沸揚揚的債券ETF的爭議,因壽險業進,今年第一季掛牌的債券ETF規模已從年初的3,512億元,大幅跳升到5,200億元以上,佔國內ETF總規模過半,而台幣計價又能連結海外債券指數的商品,更是壽險業的最愛,不過因「通吃包辦」的比例太高,現也傳出將限縮單一投資人投資不得超過三成的規定,以防市場缺乏流動性及分散性問題。

當然,既然債券ETF是在公開市場掛牌,主管機關希望有一定流動性,情有可原,但到底集中度有沒有主管機關講的嚴重?或有不同解讀。且對壽險投資者來說,會搶進該商品其實也是無路可去;而之於投信業,有了壽險這個大咖,也創造管理費的穩定收入,皆大歡喜,只是被主管機關下令將嚴控後,短期內的榮景可能很難再現,很難說是多贏。

壽險龐大資金可用 待政府更明確興利

壽險業很早就期待,政府能對增加投資管道,多所著力,且以壽險業每年光是外流資金就有十幾兆台幣來看,假設可以部份引回台灣,對增進台灣投資應該會有不小助益,特別是急需資金的5+2新興產業。

只是,壽險業畢竟不是像是公營事業的角色,每家公司背後都面對龐大的投資股東,創造合理利潤是經營團隊所必須,政府如果想替壽險業解決問題,給予更大的誘因實屬必須,不管是稅負或其他行政優惠,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可以想見,在現階段資金去化管道不斷被限縮,主管機關又對保單宣告利率從嚴控管下,今年多數壽險業的新約與資產成長應該會趨緩,資金去化面臨的挑戰更多,只是如果政府可以更從替產業興利的角度看待壽險業不得不的選擇,或有機會更創造多贏,畢竟把這些數以兆計的錢留在台灣,也有利於中長期台灣發展資產管理中心之路。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