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IC設計商:若無美科技 北京晶片自製目標無望達成

2019/06/25 11:45

MoneyDJ新聞 2019-06-25 11:45:21 記者 陳苓 報導

北京先前力推「中國製造2025」,目標2020年中國半導體40%改成自製,2025年自製比例提高至70%。但是中美交惡後,業界專家警告,此一夢想不可能成真。

日經新聞報導,川普頻出招,打擊中國科技業。英特爾(Intel)年初結束與紫光展銳(Unisoc Communications)的合資企業,上週末AMD的兩家中國合資公司,遭列美國科技出口黑名單。一家依賴美國IC設計技術的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高層說,中國確實有替代品,但是科技差距太大了。要是該公司無法取得美國軟體、或者無法取得更新,晶片發展將走上死路。

然而就算業者突破困境、成功開發出晶片,許多陸廠也不願使用。中國浪潮集團(Inspur)是全球第三大伺服器製造商,該公司資深行銷主管透露:「老實說,中國晶片的效能還是比不上英特爾。」中國銀行業軟體開發商也說:「就算華為晶片的功能和高通一樣好,還是覺得高通比較保險,因為高通有數十年的晶片生產經驗。」

中國自製晶片不只有技術落後疑慮,價格也往往較為昂貴。AI晶片商高層說,由於業者生產規模有限,有時候成本高出50%之多。價格高、技術遜,外界不願使用國產晶片,讓晶片商更難改善技術。該名高層表示,小型企業很難吸收成本差異,使用是提昇技術的關鍵,有人用了才會知道晶片表現好壞。

路透社先前報導,中國IC設計商紫光展銳(Unisoc)的前工程師透露,公司鼓勵使用關係企業紫光國芯(Guoxin)的記憶體,但是他們從未從紫光國芯取得任何能用的產品,紫光國芯技術不夠先進。

中國晶片業的另一挑戰是晶片製程,中國光大證券(Everbright Securities)5月報告稱,晶片製程需要儀器。美商應用材料、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KLA-Tencor)、泰瑞達(Teradyne)在許多利基市場的市佔率極高。中國沒有只使用本土製設備的晶圓產線,很難不用美國設備生產晶片。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