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01-11 13:02:43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隨著聯準會(Fed)大舉印鈔、調降利率對抗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美國投資等級債的實質殖利率,如今也隨歐洲轉負,為史上頭一遭。
Zero Hedge 10日報導,高盛信用策略師Michael Puempel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投資等級債的實質殖利率已於2020年12月初轉為負值、為歷史上首見,與此同時存續時間則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報告稱,實質殖利率不斷下探,反映了名目公司債殖利率顯著下滑、通膨預期重新上揚帶來的合併效應。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1月4日為止,所有已發行的美元計價公司債當中,超過25%的實質殖利率低於-0.5%、超過15%介於-0.5%~0%之間。(
圖表見此)
這意味著,經過通膨調整後,擁有投資等級信評的企業,有一大部分在美元市場借貸之際還可獲得報酬。高盛指出,雖然存續期間刷新歷史高的確伴隨風險,但實質殖利率轉負,卻可能鼓勵企業發行更多公司債,推升投資人面臨的風險。
報告直指,發債的殖利率愈低,企業愈有動機把資本還給股東,無論是透過舉債併購、抑或是執行庫藏股的方式(最近則有公司買進比特幣)。高盛預測,投資等級債實質殖利率轉負的比例這麼高,資產負債表槓桿大增的風險勢必上揚,這原本只是為了經濟突然衰退而祭出的臨時作法,最終卻永久留存了下來。
高盛警告,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人報酬極易受到通膨意外反彈的衝擊。在過去,實質殖利率為正,至少可在某種程度上為通膨意外增溫提供緩衝。如今狀況已不同,因為即使實際通膨低於市場預期,恐怕也不足以帶動實質殖利率重返正值。
疫情後企業恐陷槓桿過度難償債的窘境
之前曾預見金融海嘯和達康泡沫、備受尊崇的價值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警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過後,美國企業即便業務順利復甦,依舊可能面臨負債過於沉重的困境。
英國金融時報1月5日報導,馬克斯
受訪時表示,雖然企業靠著經濟刺激政策和借貸來的資金勉強續命,卻不保證未來能重返獲利狀態。事實上,就算借貸度日的企業最終轉虧為盈,疫情過後恐怕會發現自己槓桿過度,陷入難以償債的窘境。
Refinitiv資料顯示,為了對抗疫情衝擊,全球企業2020年發債量激增至5.4兆美元,不但刷新歷史高,還是一年前背債總額的五倍以上。企業也透過聯合貸款市場額外借貸3.5兆美元。由於企業獲利下降,大舉借貸也推升了槓桿比率。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