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ISM製造業PMI讚,業者稱正將中國廠遷移至他國

2018/12/04 08:32

MoneyDJ新聞 2018-12-04 08:32:38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供應管理協會(ISM)12月3日公布,2018年11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10月的57.7升至59.3、創9月(59.8)以來新高,3個月以來首度走升、同時也是連續第27個月高於50(榮枯分界點)大關,優於經濟學家原先預期的57.5。

作為對照,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1月30日發布的2018年11月中國製造業PMI(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較10月下降0.2點至50.0、創2016年7月以來新低。

截至2018年11月為止的12個月期間ISM美國製造業PMI平均值為59.2,這段期間的高、低點分別為61.3(2018年8月)、57.3。

2018年11月ISM美國新接訂單指數自10月的57.4(註:2017年4月以來首度跌破60大關)跳升至62.1、創8月(65.1)以來新高,象徵新訂單連續第35個月呈現增長。ISM新接訂單成長幅度前兩名產業依序為傢具及相關產品、電腦與電子產品。

客戶庫存指數自43.3降至41.5、連續第26個月低於50.0,代表客戶庫存處於過低水準。ISM主席Timothy R. Fiore表示,這意味著未來的生產前景展望趨於樂觀。

美國11月ISM價格指數自10月的71.6大跌至60.7、創2017年6月(53.0)以來最低紀錄,6個月以來第5度走低,同時也是連續第33個月高於50(象徵原物料漲價)。

ISM調查顯示,下列產品呈現供不應求:電容器(連續第17個月);電氣元件;電子元件(連續第7個月);印刷電路板(PCB)元件(連續第2個月);電阻器(連續第13個月);矽氧樹脂;鋼鐵產品(連續第2個月)。

2018年11月生產指數自59.9升至60.6;就業指數自56.8升至58.4,連續第26個月高於50大關;新接出口訂單指數持平於52.2、連續第33個月高於50大關。

電腦與電子產品受訪廠商透露,短缺、更長的前置時間、產能限制(特別是在電子元件市場)和關稅繼續讓供應鏈處於吃緊狀態並擾亂正常的商業行為和活動。

雜項製造業受訪廠商表示,業務依然強勁,關稅衝擊已充分反映在第3季財報上,正在採取措施將中國的工作轉移到其他低成本國家。

白宮新聞秘書處辦公室12月1日發布的新聞稿提到,美中若無法在90天內達成協議、針對中國2千億美元產品課徵的關稅稅率將自10%升至25%。

Thomson Reuters 12月3日報導,白宮首席經濟顧問Larry Kudlow對媒體表示,所謂的90天期限是從2019年1月1日起算。

新聞主要原文出處
November 2018 Manufacturing ISM Report On Business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