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敦促政府儘速實現銅、鋰與稀土供應多元化
德國國有「復興信貸銀行」(KfW Entwicklungsbank, KfW)近日發布委託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IW)、Fraunhofer研究機構系統與創新研究中心(ISI)聯合完成之報告,並向政府提出建言:隨國際邁向脫碳與數位化的雙重轉型,德國應推動各項平衡政策措施,確保必要原物料供應無虞,促使產業持續茁壯。
該委託研究報告針對銅、鋰及稀土礦物等3類原物料進行分析,評估德國產業在生產與供應鏈中之風險。研究發現德國製造業的核心及主導產業存在高度依賴問題,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半導體短缺,造成汽車產業供應瓶頸即為顯例,透露德國在確保原物料供應韌性面向上之不足。
造成供應風險主要原因在於依賴少數供應來源,因此多元化來源應作為增強韌性策略之核心要素。另一方面,由於各種原物料供應風險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強化原物料韌性策略不應偏重單一政策工具,而應著重發展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德國應思索如何透過技術研發,持續尋找各種原物料之替代材料,或增進原物料使用效率,以提升整體產業抵禦原物料供應瓶頸之能力。
相關經濟分析指出,德國能源轉型政策目標在於建立以再生能源為基礎的永續經濟結構。但製造風機、太陽能板、電動車電池與其他綠色技術產品均需耗費大量資源,且當中眾多原物料依賴少數進口來源。再者,含有相關原物料之產品在使用壽命末期更將對環境造成風險甚至破壞。
德國過去在風能、太陽能、汽車產業領域之生產具有充分經驗,亦有意持續協助相關產業發展茁壯,但也代表在邁向氣候中和之過程中面臨巨大挑戰。德國必須提出有效解方,確保所需使用之資源不致匱乏,並於產品生命循環後期不會造成社會與環境之危害。(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