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築業者購買節能器材,最高可獲政府補助7成津貼

2024/09/09 17:02

新加坡建築業者購買節能器材,可獲星國政府高達7成津貼

一、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本(2024)年9月6日出席新加坡建設局(BCA)活動時宣布,自2024年年底起,星國建築業者在「節能津貼」(Energy Efficiency Grant) 計畫下,可申請購買節能器材津貼,最高可補助7成費用。比起傳統柴油器材,節能器材最高可減少50%碳排放量,亦能降低施工期間的噪音。

二、  依據上述計畫,申請「節能津貼」的公司須在新加坡註冊及營運、本地持股率最少須3成、至少聘用1名本地員工,以及年營業額未達5億星幣(3億8,000萬美元)。

三、  上述津貼分兩個等級:(1)基礎等級,符合資格者購入預先批准名單上器材,可獲得器材價格最高7成津貼,上限為3萬星幣(2萬3,000美元),包括電池能源儲存系統及電動挖掘機等器材;(2)高等級,倘業者將大筆投資更高能源效率器材,最高可獲35萬星幣(26萬8,000美元)津貼,採購該器材無須事先取得批准,但器材使用期間須減少最低350公噸的碳排量。津貼額將依照所承諾的節能量計算,或最高達器材價格7成,視何者為低。前述津貼將實施至2026年3月31日。

四、  另,新加坡建設局將推出「建築去碳原型設計挑戰 」(Design Prototyping for Decarbonisation,簡稱DPfD),透過招標邀請建築諮詢公司及相關業者提出實用方案。該挑戰將著重於高樓層辦公大樓、旅館飯店及綜合發展項目,探討不同方案對提升能源效益是否實用且具價值。目前,星國最環保建築的能源效益較2005年提升72%,如何進一步推高及推廣去碳化措施是未來挑戰。新加坡建設局設定目標,盼於2030年將能源效益提升至80%。

五、  此外,新加坡首任氣候行動大使及國家氣候變遷秘書處高級顧問孟文能(Ravi Menon)本(2024)年9月6日出席年度「新加坡國際建築環境週」(International Built Environment Week,簡稱IBEW)時表示,星國碳排放量僅占全球0.1%,但亞洲排放量占全球一半。新加坡作為全球商業、金融、交通及技術樞紐,有能力透過與他國合作,在亞洲轉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淨零排放轉型是星國現階段的首要目標,淨零目標涉及3大轉型,亦即碳轉型、能源轉型及經濟轉型。

六、  推動上述3大轉型的主要關鍵,包括下列因素:

(一)   技術創新:新加坡政府加大支持成熟技術解決方案,並促進與業界及學界合作。為推動節能技術研發及普及化,新加坡建設局已將「綠色建築創新組合」(GBIC)計畫的資金增加至4,500萬星幣(3,450萬美元)。其中,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翁俊民基金會薈萃樓」(Tahir Foundation Connexion)藉由該計畫,採用數種永續建築技術,包括使用智慧控制系統監測建築溫度、相對溼度、二氧化碳及佔用情形,將能源消耗量減至最低;

(二)   綠色金融:去碳化融資的挑戰在於過渡性融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爰與業界合作,建立「新加坡-亞洲永續金融分類體系」(Singapore-Asia Taxonomy),使投資者及金融機構更佳理解建築認證體系,協助其作出融資決策;

(三)   數據揭露:可靠的數據揭露有利於企業與對手競爭,提高供應鏈的問責制及對「範圍三排放」的管理,使金融機構能做出更明智的永續融資決策。「範圍三排放」係指企業在供應鏈、運輸、產品使用或處置等相關價值鏈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自2025財政年度起,新加坡所有上市企業須每年揭露符合「國際永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標準的氣候相關訊息;2027財政年度起,年營收逾10億星幣(7億6,700萬美元)且總資產達50億星幣(38億3,700萬美元)的所有公司,亦須做出相同揭露。(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