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振興台股交投 還是只聞樓梯響?

2013/04/03 09:40

精實新聞 2013-04-03 09:40:48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連續三天,台股的成交量不到600億元,當然,這與開始進入停資券高峰有關,但今年初至今已經超過一季了,也僅區區6個交易日的成交量超過千億元,且4個集中在1月。即使各大財金首長都表示,證所稅的影響應該已過,證交所新任董事長李述德也說,「台股成交量低於千億元,不會是常態」,但面對首季遠低於預算目標的成交實績,政府如果不加速實質的振興股市措施上路,難道真要看到台股變成冷凍櫃?

每當有立委質詢財經官員台股成交量的窘境時,眾官員千篇一律的回答幾乎都是「國際股市皆然」,只有財政部長語出驚人的表示導因為核四;先不論核四停建與否的不確定因素,是否影響投資人信心,來看看國際股市的情況如何?當然,金融海嘯後,量縮是全球股市統一的趨勢,不過也有像港股今年首季量能反而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者。只是台股自去年第二季丟出證所稅的議題後,當月成交量1.8兆元似乎已成為天險,如果以平均每月成交天數約22天計算,等於平均日均量還不及818億元,這個成交量僅微幅高於證交所相關業務損益平衡點的783億元,然對券商而言,經紀市佔排名前五名之後的中小型業者,經紀業務應該都是做心酸的、很難獲利了!

台股的成交量縮,政府不是真的無感,只是振興措施常常只聞樓梯響,人卻遲遲不下來,在前任閣揆陳院長任內就有調降權證避險專戶的稅率、開放現股當沖先買後賣、研議股票期貨交易部位限制的放寬、調降期交稅及開放券商離境業務、擴大陸資QDII來台投資等,但卡在行政與立法效率問題,目前僅有期交稅調降、股票期貨交易部位限制放寬及調降權證避險專戶稅率上路,其餘都還在等待階段,影響力較大的大陸銀監會管轄的QDII來台投資,還得等MOU 60天生效後才可見。

政院的這些振興股市措施,到底有沒有用?多數業者認為,至少聊勝於無,以現股當沖的先買後賣來說,券商預估,如果以香港經驗來看,假設個股可全面性開放,對成交量應該也有一至兩成的激勵效應。

另外,券商離境業務最大的利基在於債券市場,如果可以將以往國內企業赴海外發行債券的商機拉回,甚至吸引國際企業來台籌資,對已面臨新業務乾枯的券商來說,也是不無小補。這些政府當初開給業界及萬千股民的支票,真的應該盡速兌現,免得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再度面臨崩盤。

事實上,眾所皆知,台灣人是最愛儲蓄及投資的民族之一,光從每年國人對外證券投資超過2兆台幣就可見,尤以在兩岸加速開放下,據傳言,陸股的直通車最快年底啟用,一般散戶可透過複委託方式,不用出國就投資陸股,以人民幣持續升值及中國經濟體的吸磁效應來看,台股如果再不拿出些留住股民的「牛肉」,難保不會因此造成長期更大的國內資金外流。

無論是目前升任政務委員的前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或現任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都曾說過,證所稅會在適當的時候及場合檢討,也會替股民及業界向上反映心聲。李述德甚至曾直言,現在的證所稅是最尷尬「有名無實」的過渡期階段,空有該稅之名、卻課不到稅;既然政府及民間都贊成,目前的證所稅只是過渡階段、需在必要時檢討,呼籲政府就該加速檢討的腳步,回應萬千股民的期待。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