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0-09-23 10:03:48 記者 李彥瑾 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但少數航空公司卻在疫情期間,寫下一枝獨秀的獲利表現。《華爾街日報》報導分析,勝出關鍵在於,這些航空公司位於出口導向國家,而出口產品也因疫情而需求大增,帶動貨運業務強勁增長。
《華爾街日報》22日報導,已發表第二季(4-6月)財報的全球前30大航空公司中,只有4家出現獲利,分別是長榮航空、韓亞航空、大韓航空和中華航空,均來自高度仰賴外貿的台灣和南韓,且擁有龐大的貨運機隊,並將客機座位拆掉改為貨機,成功彌補客運業績缺口。
報導指出,受惠疫情帶動遠端辦公潮,全球科技消費需求激增,使得南韓和台灣的電子產品出口逆勢成長。此外,用於防疫的個人防護設備大多在亞洲生產,以及全球對汽車零件和其他亞洲製品需求上升,都是推升南韓和台灣出口表現的主因。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今年全球航空業的貨運營收預估可達1,110億美元,略高於疫情前的預測,但客運收入將暴跌至2,410億美元,遠遜於最初預測的5,810億美元。若預測屬實,2020年貨運收入佔航空業總營收的比重將達四分之一,遠高於以往的八分之一。
業界專家指出,美國航空公司在第二季面臨巨額虧損,原因是美國航空公司以國內航線為主,旗下機隊大多是小型窄體客機,機艙缺乏足夠載貨空間,即使拆掉座位,也無法當作貨機使用。
相較之下,航空客運市場依然難見曙光。外媒先前報導,根據IATA 7月預測,可能要等到2024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準,較先前的預測又延後1年,因美國和發展中國家的防疫進展緩慢,加上商務旅行的需求前景偏弱,導致航空客運市場持續受壓。
MoneyDJ XQ全球贏家報價系統顯示,專門投資航空產業的U.S.全球噴射機ETF(JETS.US),週二股價上漲0.24%、收17.02美元,今年以來累計大跌45.97%。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