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2-11-29 11:01:58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聯準會(FED)副主席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 見圖)週一(11月28日)引述《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0月報導
指出,巴西、匈牙利、紐西蘭、挪威、秘魯、波蘭和南韓自2021年起開始大力升息,但他們也無力遏制全球通膨浪潮。
布蘭納德表示,過去數十年供給具有高度彈性,通膨處於低檔且相對穩定,但隨後發生的大流行和俄烏戰爭相關供給衝擊以及需求的迅速復甦、導致通膨率走高,大流行和戰爭的經歷凸顯出、貨幣政策在應對一系列長時間供給衝擊時面臨的挑戰,潛在產出可能因一連串長期不利供應衝擊而面臨壓力,通膨預期可能因而高於與FED長期通膨目標相符水準、迫使貨幣政策必須基於風險管理理由而緊縮。
布蘭納德指出,受人口結構轉變(勞動力供給)、供應鏈去全球化和氣候變化頻率與嚴重程度升高等長期挑戰影響,近期出現的供給彈性降低可能變得更加普遍,這可能預示著通貨膨脹將變得比過去數十年更加不穩定。
布蘭納德強調,維持通膨預期穩定對貨幣政策至關重要,因為通膨預期是通膨過程的一部分,影響家庭、企業和工人行為。
布蘭納德指出,密西根大學日前進行的消費者調查顯示,大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預期未來5-10年的物價可能與當前水準相當或更低、此一比例大約是大流行前的三倍。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兼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副主席John C. Williams 11月9日指出,根據紐約聯儲發布的消費者預期調查(SCE),過去一年來預期未來3年、5年物價將呈現下跌(通縮)的受訪比例呈現顯著增加。
2022年9月SCE數據顯示,四分之一受訪者預期未來5年美國將面臨通縮。另一方面,接近相同的受訪比預期未來5年美國通膨率將高於4%。
澳洲央行(RBA)總裁羅伊(Philip Lowe)11月22日指出,供給面四項長期發展變數可能導致通膨變得比過去更難以捉摸,這四項分別是去全球化、人口結構老化、氣候變遷以及能源轉型。
羅伊週一表示,RBA將從大流行時期經驗吸取教訓、未來將避免給予過於具體(例如:特定時間期限)的前瞻指引。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經濟研究部資深研究顧問Regis Barnichon 10月11日撰文指出,FED肩負美國國會賦予的「就業極大化」、「價格穩定」雙重使命。這意味著,即便FED在2021年3月就能預見美國通貨膨脹率即將大幅飆漲,依照當時的失業率與核心通膨率條件來看,2021年期間聯邦基金利率預估僅能微幅調高。
Barnichon表示,據此推斷,2022年6月美國通膨率僅能較目前實際數據低1個百分點,但失業率將高出2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聯準會)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