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印度要做中國第二,不見得要犧牲環境

2015/10/19 18:08

1980 年後中國經濟起飛,成為世界製造中心,卻揹負全球暖化禍首的惡名。現在中國要經濟轉型,但這個頭銜卻即將讓渡給印度。印度總理誓言要讓印度經濟在未來 20 年快速成長,一年 GDP 增速要達 8%,意味經濟成長付出的環境代價將愈來愈大。

《經濟學人》報導,現在印度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一年為 1.6 噸,約是中國在 1980 年經濟改革時的標準,然在 30 年後,中國人均排放量已經是印度的四倍。若印度以 8-9% 成長率持續到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會增加三倍,從 2010 年的 17 億噸增加到 53 億噸,人均排放量增加 3.6 倍。在十五年之內,印度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印度政府承諾 2030 年每單位 GDP 排放量,即碳排放密度,會下降三分之一,但是卻沒有提供總排放量減少的明確目標,因而遭受批評。但報導指出,印度是全世界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他們需要藉由經濟成長來脫貧,二氧化碳排放是必然的。

但是印度在犧牲環境追求成長的當下,必須正視環境汙染對印度本身的威脅。報導表示,印度每年 50 萬人死亡可能肇因於家庭燃燒木材或糞便烹調產生的煙霧,大部分受威脅的是女人與小孩。此外,氣候變遷會造成農業損失,因為三分之二的農作物仰賴季風,全球暖化會使季風時間不可靠,而西瑪拉雅山冰川減少會影響下游幾百萬人用水。

四分之一的印度人居住在海邊,海水上漲也會威脅其生存環境。報導指出,許多國家遭受一個或幾項全球暖化的威脅,很少一個國家會面對所有的威脅,所以雖然印度需要成長,但不容忽視這些後果。

但是無論再怎麼努力,經濟與環境永遠勢不兩立,印度總理穆迪仍執意要排除成長阻礙,擴大製造業,目標為占 GDP 的 17%,約中國的一半。為了穩定電力供應,印度原始森林面積持續減少,原因就是占印度發電量一半的煤礦開採所致,且印度計畫 2020 年前煤產量要倍增。

至於水資源,聯合國警告,印度水供應會從 2001 年的每人 1,800 立方米下降到 2025 年的 1,340 立方米,2050 年甚至下降到 1,000 立方米,成為水資源短缺的國家。

但事實上,環境與成長並不兩立,報導指出,印度可採分布式能源,如家庭太陽能或是部分村落使用連接風能的微型電網。分布式能源可使用各種電力來源,但是再生能源特別適合。讓村落使用可靠的能源可減少木材與糞便燃燒,拯救許多生命。

太陽能與風能可由國內供應,所以可以節省外匯,印度每年使用半數外匯收入購買燃料。報導認為,進口替代是很不好的想法,因為會推升價格並讓製造商怠惰,且相比之下,太陽能與風能在價格上有競爭力。

進口媒發電成本約每千瓦 6 盧比 (約合 9 美分),太陽能是每千瓦 5.5 盧比,風力成本是每千瓦 6 盧比。此外,太陽能事業也能提供工作機會,比燃煤發電的要多,印度智庫指出,100 GW 太陽能發電量可創造 100 萬個就業機會,儘管當中大部分是短期的。

印度政府承諾在 2022 年增加至少五倍再生能源占比,在這目標下未來七年需要每 18 個月增加雙倍太陽能發電量,花費成本為 1,000 億美元。五家印度預測團體估計 2030 年印度碳排放量會從現在的 40-55 億噸下降到 30 億噸到 50 億噸。

如果夠積極,2030 年前最多可以減少 20-30% 排放量,包括五分之四照明轉換成 LED,半數貨物透過火車運輸而非公路,這些行動雙管齊下,才有可能在高速成長同時減少環境汙染。

印度已經取消柴油消費補貼,用現金支付給窮人補貼使用液化天然氣,鼓勵人民節約能源。經濟學人認為,印度要趕上中國不一定得犧牲環境,他們可以以更綠化的方式走自己的康莊大道。(本文由科技新報授權轉載)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