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日、韓等外國企業漸為美國IRA法案最大受益者

2023/08/08 10:46

外國企業將得到美國改善氣候變遷補貼的好處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外國企業將得到美國氣候補貼的好處」(Foreigners Will Benefit From U.S. Climate Subsidies, and That Is Good News)專欄指出,日本及韓國等外國企業正逐漸成為美國重視氣候變遷之IRA法案下最大受益者。例如,松下電器估計,其在內華達州及堪薩斯州電池廠每年可獲得20億美元稅收抵免。

事實上,上述現象是好事,顯示全球電池產業頂級企業,包括LG電子及松下電器,都認為美國市場機會龐大,絕對不能放掉,即要在美國建廠而不是在各自國家本土,並且培養出當地工程師及上游承包商。

中國已在其領導的產業成功運用上述策略,即向技術領導者提供可得到補貼的巨大市場機會,惟要求在當地生產才能得到,例如:特斯拉或更早丹麥風力渦輪機製造商維斯塔斯(Vestas)。

中國產業政策亦有很大缺點,即沉重債務及巨大浪費。據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2022年分析,中國至少將其2019年經濟產出的1.48%用於支持特定產業及企業政策,主要是向國有企業提供低於市場價格貸款、稅務優惠及直接補貼,加上一些中國特有政策工具,如低於市場價格的土地銷售。

依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新氣候法案本身僅在10年內為能源及氣候相關投資提供約4,000億美元政府支持。CSIS估計,2019年美國在產業政策方面支出僅佔GDP的0.39%,因此美國須更有智慧地使用其更為有限的資金,向當前技術領先者學習,而不是模仿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早期做法。

中國在電動車早期做法的實際效果具有啟發意義。中國電動車產業目前是出口主力,惟在5年前,亦就是特斯拉在上海設立超級工廠之前,情況截然不同。中國當年有487家電動車公司,其中很多公司由當地政府或缺乏汽車產業經驗的企業家投資。中國提供廉價國家資本、通過繁瑣合資企業要求及只對本土企業發放大量補貼來保護國內電動車廠商,使它們無需面對全球競爭壓力。讓很多想要在電動車領域立足的企業難以抗拒,包括很多本年就不該進進入電動車產業的廠商。

最後,在2018年及2019年中國政府修正法規,允許特斯拉獲得政府補貼並在中國經營完全獨資工廠,目標是為了在中國建立當地技術能力及供應鏈,並對發展過度本土電動車產業進行規範。2023年,中國電動車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但中國最近在電動車領域的成功,不是「中國優先」政策的轉向,而是特斯拉的存在,不論在競爭或投資,都是一個重大的激勵因子。

未來幾十年,倘美國盼維持世界上最大經濟體地位,並在減少碳排放上領先潛在競爭對手,就須在電動車及電池等關鍵產業成為主要參與者,且還需要得到合作,尤其來自中國周邊的東亞科技大經濟體協助,這些經濟體恰好亦是與美國簽署條約的盟友。(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