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壓力於俄烏戰爭之際出現兩極化現象: 部分遵循政府決策,部分自行付諸制裁行動
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28日報導,在過去的10 年裡,社會責任已經發展成為商業領域的一個關鍵問題,俄烏戰爭帶來的不僅在商業領域的挑戰,更增加了丹麥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壓力。 各個企業對於俄烏戰爭的立場爭論也在國際間展開,丹麥專家表示,企業不能躲在政府決策背後,而必須自己帶頭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需要消費者、政治家攜手同心合作。企業聲譽的諮詢公司評估,如果企業領導者不做出艱難的決定,可能會影響企業的聲譽和財務狀況。然而,幾家大公司表示,不想採取獨立行動來懲罰俄羅斯。
丹麥超市Salling Group集團旗下含有 Bilka、Føtex 和 Netto超市,已將所有俄羅斯商品從集團超市的貨架上撤下, S集團董事Per Bank 認為,消費者對公司的要求越來越高,公司發出明確的聲明和決策勇於表態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和及迎合民眾對企業的要求標準提高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 另 Coop超市集團旗下之 Kvickly、Irma 和 Fakta亦停止購買俄羅斯商品;一些丹麥養老基金也宣布出售俄羅斯股票和債券。
在俄羅斯經營 30 年的英國能源集團 BP 剛剛宣布將出售其 20%的俄羅斯石油公司股份。 反觀丹麥,幾家在俄羅斯擁有重大利益的公司表示,仍遵循政府決策,沒有獨立制裁的計劃。Ørsted 沃旭能源公司仍持續向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購買天然氣,Ø公司之首席執行長 Mads Nipper 解釋說,終止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的協議可能對 Ørsted 產生“不可預見的後果”之利益受損,並且必須由政府做出決定。惟丹麥財經報採訪幾位丹麥官員, 渠等表示在這一領域丹麥沒有準備好立場, 多位`表示希望在歐盟的主持下解決這個問題。
研究企業聲譽的諮詢公司 Caliber 的首席執行長 Shahar Silbershatz 指出, 近年來的聲譽民意調查表示,如果企業在應對俄烏戰爭的方式上不符合公眾的期望,企業的聲譽將會受到挫折。 公司若不積極捍衛客戶和員工的價值觀, 其聲譽將受到影響。另若沒有積極處理在俄羅斯的業務的公司,可能將會受到其員工、客戶甚至投資者的審查導致聲譽、忠誠度下降以及對各種利益相關者的吸引力,從而影響公司的財務業績。
丹麥工總副主任Peter Thagesen 指出,俄羅斯已受到金融制裁,該國部分銀行已被排除在支付網絡 Swift 之外,俄羅斯銀行受到制裁,俄羅斯央行亦被排除在使用其外匯儲備之外。目前所有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的丹麥公司都在嘗試掌握整體關鍵金融網路以降低廠商後續收付款將可能受到影響。 ”
據哥本哈根商學院 (CBS) 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副教授 Julie Uldam 表示,外界期望商界承擔超越法律上的社會責任。渠等希望企業承擔更多責任,當政府沒有勇氣或動力,企業應將自行付諸行動。伊相信,歐洲消費者因地理位置相對鄰近,對企業面臨俄烏戰爭所付諸的行動特別敏感,許多民眾對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採取額外措施抱有更高的期望。(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