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懲罰關稅影響 德國智庫估中國電動車進口量減42%

2024/07/05 10:02

德國智庫:中國電動車進口量因歐盟懲罰關稅約減42%

德國主要經濟研究機構認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確具實效。整體而言,儘管電動車進口量可能大幅下降,但反倒具有維持價格穩定效果,電動車價格應不會變貴;歐洲本地汽車業者主要擔心,此舉恐遭到中國報復。

在針對中國電動車規劃徵收關稅的爭議中,歐盟執委會獲得學界的支持。德國基爾經濟研究所IfW(Kiel Institut für Weltwirtschaft)及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Österreichisches Institut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建議歐盟堅持對中國電動車徵收近38%的附加關稅。歐盟執委會在指責中國以不公平的高補貼促進電動車生產後不久,即宣布向其徵收關稅。但同時,歐盟經濟學家也建議宜與中國進行談判,以減少關稅與貿易壁壘。WIFO所長Gabriel Felbermayr表示,「避免對立升級」非常重要。按IfW及WIFO的模擬計算,歐盟預定於7月4日實施的關稅將使中國銷往歐洲的電動車出口減少約42%。為此,將有更多在歐盟製造,或從美國、土耳其等第三地進口的電動車將在歐洲銷售,以為彌補。

研究顯示,向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對消費者的損害有限。估計歐洲電動車的價格將因此上漲0.3%至0.9%,而在中國,價格將有所下降。研究並指出,這對生產的影響同樣不大:歐盟工業產值預計因此成長0.4%,而中國工業產值約下降0.6%;對消費者及就業的影響「不甚明顯」。經濟專家認為,中國基本上不會採取報復措施。如果中國像它所威脅的那樣,提高從歐洲進口蒸餾酒或豬肉的關稅,那麼「對歐盟的經濟榮景只會產生很小的影響」。惟對於丹麥、西班牙或德國的養豬業者而言,提高關稅之舉將「令人不快」。

不過,上述研究並未提及,一旦中國實施報復性關稅,會對歐洲豪華車款帶來何種影響。這正是歐洲製造商,尤其是德國製造商所擔心的。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在近日公布的一份關鍵報告警告,「與中國間貿易衝突升級之風險是真實存在的」。畢竟,德國每年向中國出口價值超過150億歐元的汽車,但從中國進口的汽車價值僅達40億歐元。賓士(Daimler)、福斯(VW)等汽車大廠刻十分認真看待中國的威脅,擔心中國將對配備內燃機的德國豪華轎車徵收附加關稅。VDA報告稱,這可能很快導致「貿易衝突的惡性循環」,並「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德國聯邦政府也持類似看法。總理Olaf Scholz上週宣布,希望對歐盟海關的決定採取反制行動。蕭茲(SPD/社民黨)認為歐盟不應實施提高進口關稅。

經濟專家表示,如果個別成員國公開質疑歐盟戰略,將是一項錯誤,「不僅是本次,而且在未來的其他情況下,皆會削弱歐盟的談判能力」。另一方面,經濟學者則示警,歐盟徵收的懲罰性關稅可能會減緩歐洲電動車的預期成長。鑒此,專家一方面建議堅持對違反公平競爭的補貼徵收懲罰性關稅,但另一方面,必須考量限制該措施的價格影響,如取消目前10%的電動車進口一般關稅。WIFO所長Felbermayr表示,透過這種方式,歐盟當局可以向中國政府釋出「妥協折衷」的訊號,同時展現其「關注綠色轉型」的態度。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Dr. Robert Habeck(Grüne/綠黨)日前主張,希望透過談判找到解決方案。

雖然歐盟及北京的談判代表仍在討論解決海關爭端的可能作法,未有定案,但部分汽車製造商已找出因應之道。7月2日,隸屬中國吉利(Geely)集團的瑞典製造商Polestar宣布,由於美國及歐盟相繼祭出電動車進口關稅,該公司將把部分生產從中國轉移到美國與南韓。

6月中旬,歐洲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也宣布,目前在中國與零跑車(Leapmotor)合作進行的部分電動車生產,將規劃轉移至歐洲。

甚至在歐盟執委會宣布徵收進口關稅之前,中國汽車製造商奇瑞(Chery)搶先與西班牙夥伴Ebro達成合作協議,規劃在前日產(Nissan)巴塞隆納工廠為歐洲市場生產汽車。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也早於2023年決定在匈牙利建廠生產。(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