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調:中國IC自製率2024年僅將達2成、遠遜於7成目標

2020/05/22 13:50

MoneyDJ新聞 2020-05-22 13:50:13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最新研究認為,中國的IC自製率恐遠遠無法達成「中國製造2025」預設的目標。

科技市調機構IC Insights 21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自製晶片對當地1,250億美元IC市場的佔比只有15.7%、略高於五年前(2014年)的15.1%。該機構預測,這項比例到了2024年也只會增加5個百分點、來到20.7%,遠不如「中國製造2025」預設的自製率70%目標。

2019年在中國製造的195億美元IC當中,本土企業僅生產76億美元(佔比為38.7%),對全國市場(1,246億美元)的佔比也僅6.1%。其餘都是台積電(2330)、SK海力士(SK Hynix)、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英特爾(Intel)等外國企業在中國的IC晶圓廠製作。

IC Insights估計,中國本土企業生產的76億美元IC中,約18億美元來自垂直整合生產半導體公司(IDM)、58億美元來自中芯國際(SIMC)等晶圓代工廠。

就算中國本土廠商生產的IC總額在2024年上升至430億美元,對全球IC市場(屆時有望達5,075億美元)的佔比仍只有8.5%。

即使長江存儲(YMTC)、長鑫儲存(CXMT)努力打造新的IC生產線,到了2024年,中國還是會有至少50%的IC是由外國廠商(例如SK Hynix、三星、英特爾、台積電、聯電(2303)、力積電)生產。


IC Insights直指,中國第一家本土DRAM供應商──長鑫儲存,才剛在2019年第4季首度生產出數量有限的DRAM,其員工有數千人、每年的資本支出預算為15億美元。相較之下,美光(Micron)、SK Hynix的員工都超過3萬人,三星記憶體部門員工估計則有4萬多人之譜。不只如此,2019年三星、SK Hynix、美光的合併資本支出還高達397億美元。

中國缺少本土的非記憶體IC科技,是許多人都忽略的重要問題。目前中國並無大型的類比IC、混合訊號IC、伺服器MPU、MCU或特殊邏輯IC製造商。這些IC產品去年佔中國IC市場的50%以上,且都是由老牌的外國企業主導。

現下每個人都聚焦記憶體,但對中國而言,非記憶體IC自給自足的問題更大。IC Insights認為,中國企業要花上數十年才能在非記憶體IC市場取得競爭力。

有鑑於中國企業的IC生產及技術基礎相當少,再加上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的採購難度日益增加,IC Insights認為,未來五年中國IC產業基本上已不可能自給自足,是否可在10年內達成這個目標也很難說。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