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AI革命可能影響德國約300萬人面臨轉業

2024/05/24 10:21

智庫研究:人工智慧革命可能影響德國約300萬人就業

根據經濟智庫麥肯錫(McKinsey)全球研究院(MGI)研究,人工智慧(AI)的大規模運用可以幫助德國及歐洲顯著提高經濟生產力,從而趕上美國,但德國就業市場的動盪不容低估。估計至2030年,德國將有多達300萬人面臨轉業,或須學習新的職能。部分低薪職業受到的衝擊尤其嚴重。

麥肯錫合夥人兼顧問Sandra Durth表示,生產力的提高與創新應齊頭並進,但可惜的是,歐洲在人工智慧領域表現落後。現在最重要的是善用現有技術創造機會,而不是抱持懷疑。

而這種懷疑態度的出現主要是因為人工智慧的使用將加速就業市場已經發生的變化,例如人口老化、經濟脫碳及網路交易的趨勢。為說明這些趨勢的影響,MGI特別依據個別職業,就自動化潛力在10個歐洲國家及美國等地進行相關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至2030年,目前工作時間的近30%可以透過生成式人工智慧實現自動化。然而,這只適用於現有技術快速開發並整合到公司中,並且不存在重大社會、政治與組織障礙等不利其使用的情況。換言之,到2030年,德國約有300萬人將不得不轉換職業,從事其他工作,比例約相當於2022年就業人數的7%。

其中以辦公室工作受到的影響最大,比例逾半,銷售、客戶服務或生產方面的重大變化也很快會伴隨而來。研究指出,歐洲對技術人員的需求成長可高達25%,特別是在數學、電腦資訊、自然科學與技術(MINT),以及醫療保健等項目領域。

麥肯錫估計,如果自動化及其他發展所釋放的勞動力能夠儘量用於生產效率更高的活動,那麼年生產力可能會提高到3%,將有助於歐洲彌補過去數十年來與美國之間形成的生產力落差。

然而,針對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與美國共1,100家公司董事會進行的調查結果得出,上述結果不一定會發生:88%的美國公司已引入至少1項人工智慧技術,但德國則僅有85%。

相關法律規定也會延遲人工智慧的使用。2024年5月21日,歐盟理事會批准更嚴格的「人工智慧法案」(AI Act),該法案也針對透明度與標籤要求制訂相關規定。此外,工會可能會因擔心失業增加而放慢部署速度、專家對安全失控示警、能源及儲存高要求的昂貴成本,以及IT、程式設計、數據分析、數學領域等專業人才的短缺等問題,恐會造成人工智慧的延遲使用,釋放出來的勞動力沒有重新轉向更具生產力的活動。如此一來,到2030年,歐洲的生產力將僅維持在0.2%至0.3%左右。

麥肯錫專家顧問Durth認為,員工的職能培訓投資至關重要。高階主管須熟悉人工智慧,才能由上而下具體落實政策,不能僅由IT部門負責。

根據德國資通訊產業協會Bitkom今年5月初發布的一項調查,德國工業界有78%相信人工智慧的使用對其未來的競爭力至關重要。然而,也有一半的人表示會先觀望。48%的受訪者則抱怨缺乏整合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的專業知識。

德國絕不是唯一面臨AI應用快速衝擊就業的國家。以目前的員工數量來衡量,法國、荷蘭、英國、西班牙、瑞典、義大利、丹麥、捷克與波蘭等國,因人工智慧快速應用帶來的工作淘汰相對比例,皆與德國不相上下。

在MGI調查的所有10個歐洲國家中,到2030年,多達1,200萬人將不得不轉換職業或從事不同的工作。美國也有1,180萬人受到影響。

MGI分析,人工智慧的使用可能會導致就業市場更趨兩極化。歐洲低薪階層的員工更換職業的頻率是高收入者的3到5倍,倘無法勝任新職務,則可能會淪落為發展中的失敗者,不再有足夠技能重回就業市場。(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