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1-03-08 07:53:24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彭博社報導,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5月棉花期貨3月7日漲停7美分或3.3%成為每磅2.1970美元,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價位。棉價今年以來已經上漲五成,在CRB指數19種成份商品當中的漲幅居冠,因大陸產量減少及需求增加導致供需吃緊。中國棉花協會4日指出,2010年大陸國內棉紗產量、紡織品服裝出口和內需都呈兩位數百分比增長,棉花產量則年減6.4%至597萬噸,原棉進口量更大增86.3%達到284.5萬噸。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消費以及進口國。
財經網3月7日報導,大陸農業銀行預計2月份CPI年增4.7%,其中玉米和棉花將領漲農產品價格。農業銀行認為,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全球的流動性過剩導致對農產品的投資需求增加;二是美元的加速貶值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揚;三是人口的增加和食物結構升級對糧食形成常規性需求,而耕地面積沒有相應增長,同時生物燃料也在改變著農產品的需求結構;四是惡劣天氣的影響。
農業銀行預估,2011年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將延續上漲的趨勢,但各品種的漲幅將有所分化。 其中,小麥價格暴漲的可能性較小,玉米價格上漲的壓力較大,黃豆價格將小幅上漲,食糖價格將有所回落,上半年棉花價格仍將上漲,下半年可能有所回落。總體來看,今年全球農產品供求緊張的局面將繼續存在,農產品仍處於上漲通道,但漲幅不會太大,其中,玉米和棉花價格上漲的壓力最大,黃豆其次,從供需層面看小麥和食糖價格上漲的壓力最小。
環球外匯網3月7日報導,瑞士信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由於農民放棄種植玉米和小麥轉而種植棉花能夠使年收入翻倍,因此有市場言論稱大陸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可能發生變化,但即使如此,棉花的供應也不一定充足。瑞信指出,雖然2010年以來棉花的價格上漲了180%以上,但玉米和小麥的價格已經快速趕上了棉花價格,而隨著價格差的收窄,糧食和棉花之間將出現種植面積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