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醫療器材政策執行進展緩慢
印度媒體Financial Express頃以「A year After, MedTech policy makes little headway」為題分析印度醫療器材政策進展緩慢,相關重點如次:
醫療器材進口不減反增:印度政府自去年批准醫療器材政策,旨在減少進口依賴及增強國內產能,惟情況並未見改善,進口反而呈現增加。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4月至12月進口額達5,104億盧比,相較2022年同期增加13%。目前印度超過80%醫療器材依賴進口,主要來源國包括美國、中國、德國、新加坡及荷蘭。該政策目標係至2033年將進口比例降至30%,以目前執行進展而言,成效不彰。
政策執行挑戰:印度醫療器材協會(AiMED)主席(Forum Coordinator) Rajiv Nath表示,診斷器材進口增長尤為顯著,政策成效有限。另Nishith Desai Associates律師事務所負責醫療相關業務主管Milind Antani亦指出,降低進口並非短期可見成效,政策雖確實支持在地製造,惟缺乏相關基礎設施作為支持。
單一窗口批准系統的落實問題:雖政策提出建立單一窗口批准系統以簡化許可核准流程,惟專家指出,本(2024)年1月啟動全國單一窗口系統,僅有中央藥品標準控制局(CDSCO)加入,而其他如國家藥品定價管理局(NPPA)、原子能管理委員會(AERB)及州級許可機關尚未參與,未能發揮單一窗口效益。印度政府內部作法亦不一致,化肥部積極推動國內製造,惟環境、森林及氣候變化部於去年6月允許進口二手醫療器材(非重症護理設備),對醫療器材產業產生巨大衝擊。
生產連結補助(PLI)計畫實施情形:化肥部宣布,已批准26家申請製造醫療器材申請案,投資總額為342億盧比。這些製造商將生產CT掃描儀、旋轉鈷機、C型臂、核磁共振、心導管實驗室、心臟瓣膜、支架等138項產品。N主席指出,該計畫主要惠及大企業,如Wipro GE Healthcare和SMTPL,許多公司未能達到PLI計畫設定目標,面臨銀行保證金將被沒收,盼新政府能修訂現有計畫並起草新的PLI。另政府對專利收取5%的高額版稅(exorbitant royalty),亦使許多公司不願在研發進行投資。(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