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企業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與印度等地,新加坡製造業可望獲益

2024/06/18 17:02

研究報告顯示,歐美企業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與印度等地,新加坡製造業可望從中獲益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4)年6月18日報導引述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JLL)研究報告顯示,為減少對單一生產地點的依賴,不少原在中國設廠的歐美企業,改採取在多個地點設廠的策略,如在東南亞與印度開設製造設施。新加坡包括電子業、化學產品、精密工程、生物醫藥及交通工程等製造業領域可望從中獲益。

二、    前揭報告指出,歐美企業在選擇設廠國家時,須考量當地的經濟狀況及設廠成本,包括國內生產總值、製造業人力成本、物流情況、簽署過的自由貿易協定及工業地段價格等。中國的生產成本在過去10年不斷上升,是導致外國企業在其他國家設廠的原因之一。其中,中國在2010年至2020年獲得的大量流入資金推高當地薪資成長近兩倍,工業地段價格亦因為需求上升而成長,這些成本開支皆比部分東南亞國家與印度高出多達一倍。

三、    前揭報告對中國、印度、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越南等國進行研究,報告其他重要內容包括:
(一)    新加坡在2023年的製造業人力成本為每小時21美元(約28.40星幣),超過東南亞與印度的平均值1.2美元,亦高於中國的3.7美元;
(二)    新加坡的工業地段價格在8國中最高,每平方公尺價格大約介於280美元至360美元;中國的工業地價大約介於60美元至240美元;
(三)    新加坡的建築成本每平方公尺大約1,200美元至2,400美元,其他國家皆在1,000美元以下;
(四)    新加坡成本雖高,但其物流設施品質最佳,2023年的物流表現指數為4.3,位居印度、中國及其他5個東南亞國家之首;
(五)    新加坡的經商環境在各國之中最好,除透明度最高外,外國企業在新加坡成立辦事處亦最容易;
(六)    新加坡的人均生產力遠超其他國家,每人每年達10萬2,000美元;印度及中國則分別為4,000美元及2萬2,000美元;
(七)    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皆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