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12-20 19:04:16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被視為國內一代金融家代表之一的中信金(2891)董事長辜濂松,本月6日在紐約過世,隨著辜老先生的過世,泛中信集團的接班問題再度受到外界關注。事實上,這幾年企業接班的問題在兩岸三地都是顯學,二代接班可能是企業從家天下走向公天下的契機,或有機會創造另個高峰?但也可能就此成為「沒落的貴族」,榮景不再。
家族企業向來是亞洲社會常見的經營型態。根據瑞銀去年11月出爐的首份家族企業研究報告,目前亞洲10個市場中,家族企業佔上市公司總數達50%,占總市值比重32%,且家族企業總市值也占亞洲各國名目生產毛額(nominal Asian GDP)總值的34%。當然該報告所謂的家族企業,是指家族以私人或上市公司直/間接擁有上市公司至少20%現金流量的權利,算是「廣義」的定義,不過也不難看出家族企業在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而以兩岸三地來說,根據台灣董事學會去年的統計,台灣家族企業佔比最高,有近72%,且多數是以規模較小的公司為主。中國企業因以泛國營事業佔大宗,家族勢力反而相對薄弱。隨第一代經營者逐漸步入高齡,台灣因家族企業佔比最高,面臨企業接班的挑戰也大於其他地區。
事實上,即使外界對於「家族企業」一詞並未給予太正面的評價,但是根據研究,一代經營者領導期間,通常都有很高的凝聚力,在企業發展初期不見得都是壞事,有些時候決策的效率反而成為致勝的關鍵。也因此,在瑞銀的報告中也點出,2000-2010年間包含台灣在內的7個市場,家族企業表現都能領先當地市場指數,十年回報率達261%,年複合成長13.7%。以台灣來說,家族企業自2004年表現開始優於整體平均,2010年底台灣家族企業佔總市值49%,並等同於名目國內生產毛額105%,真的是所謂的「富可敵國」。
而企業接班的課題,除了二代是否有意願外,也面臨經營權與股份所有權是否切割,走向專業經理人制?一分為多的二代是否可能面臨分家?其實,以金融業來說,傳統就有所謂的「吳、辜、蔡、花(花旗)」,當然在金融海嘯後,勢力各有消長,但這些家族仍對國內金融業發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地位。
不過,以國內上市的15家金控來看,家族色彩較濃的佔比近半,但無論是主動或被動退位,包括開發金(2883)、元大金(2885)、中信金等的董事長及總經理等檯面上的經營團隊,都已不見企業二代的蹤影,即使是被認為是二代接班成功案例的富邦金(2881)董事長蔡明忠,也曾提出希望65歲「裸退」,公司經營能去家族化,將自己的角色退居至非執行董事長(Non-executive Chairman),家族也單純擔任大股東的角色,真正走向機構化的新世代。
其實,二代接班未嘗不是一個企業從家天下走向公天下的契機,目前金融集團中,包括泛中信集團的中信金、開發金、中壽(2823),甚或國泰金(2882)、富邦金及元大金等,都已有準專業經理人的格局,國內的金融業也有機會逐步以嶄新的風貌,迎接與2、30年前不一樣的競爭環境,對於台灣產業的轉型轉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