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台廠尋求新機會,特色經營為依歸

2012/12/12 13:25

精實新聞 2012-12-12 13:25:08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今年無疑是生技醫療股的豐收年!在新藥為主、其他次族群為輔下,最具代表性的上櫃生技醫療指數今年以來已飆漲超過四成,漲幅著實讓多數投資人羨慕,興櫃市場的百元高價股也有半數被生技製藥股包辦。在類股占大盤的成交值、市值都與日增加的同時,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相對新族群的投資機會,在類股勢將從雞犬升天走向強弱分歧之際,無論是製藥或醫材族群,「特色」是一條不能不走的路。 

所有產業都講求特色經營,生技醫療股當然也不例外,否則以台灣最大生技醫療公司不過市值僅約10-15億美元的規模,如何面對歐美、甚至中印的大軍?說到特色,新藥公司一定得具備,無論是新成分新藥(NCE),或改良劑型、改變複方等,不僅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訴求,且得證明比現在的標準療法擁有更好的治癒率或更便利的服藥途徑。 

這點台廠在國際的能見度與日俱增,無論是智擎(4162)的PEP02成功授權、台微體(4152)特色學名藥結盟一流國際大廠、醣聯(4168)將與日本大塚製藥攜手開啟醣質抗體新藥臨床試驗等,讓台灣的研發能量開始被世界看見,在國際藥廠面臨專利懸崖、開始對外尋求併購增加新產品Pipeline之際,台灣新藥廠的階段成果漸獲重視,也讓不少藥廠臨床試驗進行中的產品線,潛在的淨資產價值(NAV)開始被市場認同。 

不過,一個新藥要能真的上市,甚至成為年銷售10億美元以上的明星藥品,很多關鍵不僅在臨床試驗結果受認同與否,越來越多業界人士提到「藥物經濟學」的概念,特別在全球保險財源緊縮之際,假設無法證明新藥比既有療法除治癒率更佳、且延長患者壽命的單位成本更低下,即使上市同樣會面臨藥價定位的問題;更有甚者,如蛋白質藥或特殊製程的藥品,即使臨床試驗結果亮眼,產品也獲准上市,但後段大量產順利與否,同樣具備Know-how,否則就不會有國際藥廠的藥品在上市多年後,反而因量產問題遭停賣。 

其實,「特色」不會是新藥廠的專利,也不會僅有新藥廠該思考,即使是以學名藥供應鏈,同樣得有跟競爭對手不同的特色,爭取客戶訂單。這方面台灣也有不錯的廠商,癌症領域見長的原料藥廠神隆(1789),在美國抗癌藥DMF擁有數量居全球之冠,因而國際藥廠除非是in-house自己生產,只要原料藥委外購買,無論是原廠或學名藥廠,神隆想當然爾都在候選名單之列,股價本波也挑戰上市新高。 

製劑廠要不要特色?這點答案還是肯定的,即使多數學名藥廠的營收仍多來自各國保險給付,但突破保險給付價緊縮、造成產值易跌難增的窘境,靠的還是跟競爭對手走不一樣的路。如東洋(4105)、南光(1752)、杏輝(1734)、友華(4120)等發展的癌症針劑廠,在全球面臨PIC/s GMP淘汰賽下,相關的代工能力開始受到國際大廠認同,南光、杏輝今年的股價同樣曾至少創下近一年半高點。 

而今年雖新藥股漲幅勇居生技醫療股之冠,醫材股相對受到忽視,但台灣具有特色的醫材廠也不在少數,這些股價在市場認同度上也相對較高。如生醫股王精華(1565),在各家科技廠都要切入隱形眼鏡之際,以在眼鏡光學的經驗累積,成為日本品牌廠尋求代工的首選;跳脫血壓計市場殺價搶單的思考邏輯,合世(1781)藥物霧化器是除歐姆龍外少數具有FDA核准的廠商,股價同樣創逾兩年新高。

耗材廠如太醫(4126)、邦特(4107)等,在密閉式抽痰管及導管領域,同樣是國際龍頭外少數有能力生產的廠商,即便醫材相對電子零件的前製鋪陳期更長,進入門檻更高,但在該領域站穩腳步後,同樣累積不容易被取代的利基。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