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4-07 13:26:15 記者 王怡茹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關稅大刀向全球揮舞,其中,台灣將面臨高達32%稅率,而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暫時排除在外,外界也期盼政府協商之後,台廠能否真的逃過一劫。業界人士認為,後續川普政府勢必會有更多動作,以促使企業到美國投資為首要目的,全球產業鏈料將重新洗牌,進入新一波「汰弱留強」生存競賽。 川普於台灣清明連假期間拋出震撼彈,宣布要對全球徵收一致性的10%關稅,且對個別國家實施不同稅率,台灣被課徵32%稅率、排名第七高,而包括半導體、鋁、銅、鋼鐵、藥物等則暫列豁免項目。但才隔了一天,川普又表示,「很快」對晶片和藥品課徵關稅,仍埋下伏筆。 業界人士表示,雖然本波關稅暫時排除半導體,但全球電子供應鏈緊密且複雜,晶片會運往中國、越南、印度等亞洲地區進行加工組裝,這些國家也是本次關稅大刀的主要攻擊對象。簡言之,半導體當然無法置身事外,下游成本墊高最終仍會反噬到上游,半導體廠商未來有可能面臨降價壓力,而終端產品漲價隱憂下,也會衝擊民間消費力。 再者,過去幾年貿易戰格局下,台灣廠商持續面對國際環境對「Taiwan+1」的要求,也因此掀起一波遷徙潮,半導體廠商多從中國出走,轉往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玻、或是東北亞的日本設廠。不過,隨著對等關稅即將到來,意味著過去的「搬家」策略恐是白忙一場,美國要的還是台廠直接到當地加碼投資,在本土建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 半導體業者認為,儘管台積電(2330)已經宣布有意在美國投資千億美金,不過川普政府要的不會僅僅只有這樣,除了希望台積電砸更多錢外,其他台灣半導體指標廠商,有可能會是下一波被點名得去美國擴大生產的對象。至於銀彈不夠的中小型廠商恐怕會很辛苦,不僅成本難以轉嫁,甚至會被要求降價共體時艱,後續挑戰比龍頭廠商來得劇烈許多。 除了半導體暫時獲得豁免外,美國政府最新公布的對等關稅豁免規定附件3(9903.01.34)也備受關注,據條文,凡銷往美國的商品,「美國價值」占20%以上商品,即可免除關稅,被解讀是提供為iPhone、AI伺服器開設了人道走廊。目前市場多解讀,該條文是指達標的美製部分可免稅,但仍有一派從法律用語來看,只要有達標、整批產品適用,代表還存有解釋空間。 對此,熟悉半導體人士則認為,從過去出口管制的25%美國技術含量門檻,到現在的20%豁免門檻,到底是幾「%」?爭論這些細節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對美國來說,數字本來就是一個參考值,最後還是要看美國如何審核定義、願不願意放行。背後隱含的政治意義是,要大家對美國證明:「到底你們願意為美國付出多少。」 整體來看,如今關稅戰已經升級到世界大戰等級,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博弈,而美國的對等關稅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也不是企業能主動因應的,因此廠商暫時都先觀望、靜待未來發展。雖然,市場多少期盼川普能有轉圜餘地,但各國與美國談判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共識,後續關稅議題還是會延續一段時間,這也意味供應鏈進入一波生存競賽。 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將促使台灣企業進行劇烈式的「轉骨」,一名半導體高層就私下表示,若是財務體質健全、具有技術優勢的公司可望存活下來,未來將是「大者恆大、強者愈強」;而中小型公司一定會更加辛苦,必須盤點好自己的競爭實力及江湖地位,並且站對邊、與大客戶緊密前行,以降低營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