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表示,2022年東協經濟預估成長5%,仍是全球亮點
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於本(2022)年12月2日透過視訊,參與由新加坡「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舉辦的「東協+3(ASEAN+3)經濟合作暨金融穩定論壇」時表示,本年IMF雖多次調降全球經濟成長預估,但東協仍是亮點,預估2022年可成長5%,2023年將略為趨緩。依據IMF最新預估,2022年及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2%及2.7%,東協經濟成長雖優於全球,但俄烏戰爭、全球貨幣政策緊縮及中國經濟趨緩等因素,使區域經濟成長前景充滿風險及不確定性。
二、 喬治艾娃指出,另一迫切的全球挑戰是通膨居高不下,預計2022年亞洲平均通膨率為4%,區域通膨壓力正在上升。為因應通膨,各國央行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但在照顧弱勢家庭及企業時,各國政府須確保不影響貨幣政策所發揮的效用,意味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臨時補助措施,確保弱勢群體獲得食物及能源,並擺脫廣泛的補貼。
三、 另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許多市場人士擔心,主要經濟體大力緊縮貨幣政策所造成的資產價格調整、外匯市場波動及資本加速外流,將再次引發區域金融危機。黑田東彥認為,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區域經濟體的基本面已加強,外匯存底亦增加,「東協+3」成員國透過區域合作已成功建立數個關鍵機制,以防止或減緩未來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但各成員國不可掉以輕心,尤其部分亞洲經濟體為因應新冠疫情,實施大規模財政政策,導致政府開支大幅增加。例如英國前特拉斯政府推出系列減稅計畫,引發市場對英國債務可能進一步擴大的焦慮,導致大規模跨資產拋售,英鎊下挫至37年來新低,顯示市場對決策的反應可能嚴重影響資產價格及市場運作。(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