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許自己是「公僕的公僕」—台灣史上第一個數位政委,關於唐鳳的20個關鍵問答

2016/08/28 10:20

唐鳳25日在臉書上宣布,將於10月1日接任行政院「數位政委」一職。並在wiselike上開放媒體問答,她以一貫開放及堅持開源的精神,細心地一一解答各界對她從民間開源社群g0v參與者,進到政府gov變數位政委的好奇。

唐鳳在臉書下寫下她對於自己擔任數位政委的期許:

未來,進入行政院後,我對自己的期許是作為「公僕的公僕」。也就是運用數位技術及系統,輔助公務體系解決問題,並強化政府部門與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我的存在,不是為了讓某些社群「朝中有人」,也不會是為了在網路上「政令宣導」,而是成為一個「通道」,讓更多的智慧與力量有更好的結合。

  

圖說:唐鳳宣布10月1日將擔任台灣史上第一位數位政委。(照片來源:唐鳳)

唐鳳媒體問答、<數位政委:g0v x gov 的新挑戰>共筆兩篇討論串文件中,整理幾個核心的20個問答如下:

問1:妳考慮接任數位政委的過程?(@Flora Kuan)

唐鳳:8/9 第一次和行政院長林全見面,答應幫忙找數位(digital)政委。8/12 具體瞭解工作內容,開始徵詢社群朋友。8/15 同意接任:9/30 和蘋果公司的年度顧問合約到期,預計在10/1 就任。

問2:妳一開始答應林全幫忙找數位政委,到15日同意接任,能否談談當中的轉折?(@Lynette Lin)

唐鳳:我原本確實是答應協助詢問是否有朋友願意擔任這個職務。但問了幾位朋友之後,大家自己都不願擔任,但都支持我擔任。後來想想,目前 Apple、Socialtext 的顧問工作已經都把年輕人帶起來了,九月有一整個月的交接時間也很充足,所以就答應了。

問3:「8/12 具體瞭解工作內容,開始徵詢社群朋友。」反對或疑慮主要是哪些部分? (@hcchien)

唐鳳:疑慮方面,主要是擔心社群「沒有代表」「去中心化」的文化會受到影響,所以才會有這份共筆文件

問4:過去從未有「數位政委」一職,分別由科技、法律政委手中處理數位政策,妳擔任數位政委引導的政府工作將與其他專業政委如何分工?(@Aaron Yang)

唐鳳:具體的分工項目,要到任後才能確定,但我會先和各位專業政委們開始溝通,傾聽他們的想法。

問5:先前聽說前政委蔡玉玲當時也曾邀請妳加入他的團隊,不過妳後來選擇在外圍幫忙,所以想請問這次是什麼樣的原因,妳會同意林全的邀約?(@sylvia)

唐鳳:兩年前我對公共事務運作並不熟悉,是以見習的心情協助。除此之外,也是希望運用民間的身份,建立「群眾外包」、與不特定人協作的公共參與機制。現在這些機制初步成形,能進一步協助行政事務人員熟悉,我覺得很合適。

問6:妳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政務委員,請談談妳對政務委員職務的想像和角色定位?(@Flora Kuan)

唐鳳:我對自己的期許是作為「公僕的公僕」,也就是運用數位技術及系統,輔助公務體系解決問題,並強化政府部門與公民科技、公共社群的對話與合作。

問7:政務委員要協調跨部會間的合作運作,面對年齡可能是妳兩倍(甚至以上)的閣員、部會首長時,妳會選擇用什麼方法溝通?(@Flora Kuan)

唐鳳:閣員同事們都是學養兼備的師長,我會以過去一貫開放而坦誠的態度來互動。

以國教院課發會的經驗為例,在我引入逐字稿共筆機制時,首先主動協作的孫明霞校長,有50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在我出生時(1981)就已經是高雄高工的資深教師。由此可見,年齡並不是障礙。

問8:妳出任政委接下來的計畫是什麼?會再延攬什麼樣的人幫忙?希望可以在任期內達到什麼成果?(@sylvia)

唐鳳:我在今年九月,會先拜訪歐洲各界從事數位參與、開放政府相關工作的朋友們,協力整理出一些進路來。十月初回來上任時,再視實際情況排定工作順序。

一些手邊進行中的公共議題討論將會延續。具體來說,我會先參考前兩年的參與經驗,例如台北市政府預算視覺化、國教院十二年國教課發會紀錄原則,以及去年的公司法修法等等,找出可供政院參考之處。vTaiwan 的幾項議題,目前也還在進行中,這部分應該會繼續與社群協作。

過去與全球開放社群共同累積的互動經驗與協作空間,未來也會與政院的朋友一起耕耘。至於其他,就是一本初衷、協力以赴。

問9:妳是否有自己幕僚的選擇權?還是幕僚須由其他人決定?(@peggylo)

唐鳳:有選擇權。兩位機要的人選已經初步確定。其他的借調、約聘、常務人員等,我也會有選擇權。

問10:行政院長林全對這個職務的要求和期待是什麼?答應接任後,妳有對院長提出新的工作建議或目標嗎?(@王宏仁)

唐鳳:林全院長提出的優先目標,是「數位經濟」與「開放政府」政策的協調整合。我這兩年來持續做的,是運用數位系統輔助公務體系,以結合公民科技、公共知識工作者的社群貢獻,這也與院長設定的目標契合。簡單來說,就是「公僕的公僕」。

問11:接任政委這件事,會否與無政府主義相違背呢?(@sylvia)

唐鳳:我的價值是「持守的安那其」,具體做法就是提出更合適的程序,讓事務人員可以採用。維基百科的解釋是「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網際網路社群、開放文化社群,包括維基百科本身,都是這個價值的體現。而「持守」的意思,就是不斷示範更好的解決方式,直到事務人員自願採用為止。

問12:台灣公務體系有什麼迫切的問題?妳認為科技能改變這種文化嗎?(@報導者)

唐鳳:我在國外演講時,常以「紙本文化」形容,全球各地的公務體系,在電子化的同時,往往都承續了紙本溝通的習慣,對「傳達給千萬人」較為熟悉,對「傾聽千萬人」較不熟悉,而對「千萬人同時協作」更不熟悉。我認為科技可以提供節省精力的工具、示範新的溝通方式,等到事務人員逐漸自願採用,或許文化就能改變。

問13:完全透明公開的溝通,是否就能解決目前政府推行政策、決策時所遇到的不順利?比如Uber等議題都曾經在vTaiwan上被熱烈討論過。(@Hsin-chan Chien )

唐鳳:首先,vTaiwan 可以被用來討論社會意見分歧的議題,這是機制本身存在的價值與功能。「實虛整合式公共討論」 的機制,本身有它存在的價值與功能。但 vTaiwan 只是一個途徑、一個平台,它本身不是一個答案,而是有機會透過它找出答案。

一年前的「UberX 自用車載客:第零階段意見徵集」只是一個開始。這一年來,社會上已經出現更多的利益關係人。我們需要繼續聆聽和互相聆聽,才能解決問題。

問14:有可能以後每場參與的會議都文字或影像直播嗎,或至少事後錄影或逐字稿公開?(@peggylo)

唐鳳:因為我入閣後的收入不到現在的一半,所以未來將無法自聘速錄師;也就是有編列聽打預算的場合(線上諮詢會議及工作組聚會等),才能提供逐字稿。直播的成本亦同。
但 360cam、Trint 這類實虛整合的新技術,明年有機會大幅降低成本。歡迎社群朋友多多幫忙試用、開發,以納入常規流程為目標。

問15:妳覺得政府要成為「開放政府」,還有哪些待加強或調整的部分?政府在溝通上出了什麼問題?您認為目前vTaiwan有達到妳心中的理想嗎?(@報導者)

唐鳳:總之,我想最重要的價值是「多元」和「包容」,也就是讓參與能力和程度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意見彼此相左的朋友,都能共同設定議程、進行討論。

在事務上,我希望能具體落實滾動式檢討:也就是隨著客觀事實改變,政策需要修訂時,盡量讓所有人在進入下一次對話時,先接上之前的脈絡。

關於此主題詳細的訪談,可以到這裡看。

問16:進到體制內,妳覺得如何改變能改變目前體制的運作呢?若是發現與體制不合,是否會選擇離開?(@黃信維)

唐鳳:具體來說,是想運用數位系統輔助公務體系,以結合公民科技、公共知識工作者的社群貢獻。我相信這件事不會帶來阻力,只是需要充足的時間來溝通。

問17:妳的退場機制是什麼,觸犯到那些底線時會退場辭職?若妳覺得上位的政策(e.g. 總統競選政見)是有問題的,行政院是否允許妳可以公開評論上位政策的問題?(@peggylo)

唐鳳:如果行政院長表示,今後重大議題都「認為不宜適用」公民參與、社群協作的機制,那我就沒有什麼可以貢獻的了。另外,如果無法維繫上述與祕書處協調出的工作模式,而影響到我的身體健康,那可能也無法繼續貢獻。我其實從來沒有公開評論政策的習慣,但行政院並未限制我這樣做。我在評論前當然也會先知會院方。

問18:假設未來 g0v 的某些 Project 被詮釋為「g0v 打臉 gov」,行政院希望由妳來與g0v溝通,不要作一些打臉政府的事情。請問妳會...? (@peggylo)

政策的多方溝通,應該會是我的工作項目之一。無論是g0v還是其他社群,只要有需要,我都會一視同仁,以多方資訊對稱的原則,來進行討論。但話說回來,在開放社群裡,誰也不可能阻止誰做什麼專案。因此我也會請行政院的同事們瞭解,我們能做的只是橋樑,不是特使。

問19:妳說要當「公僕的公僕」?擔任政務官要處理許多人與人關係的問題,請問妳要如何面對這些和網路世界不同的官僚組織?(@零玖貳捌)

唐鳳:具體來說,是在政務協調的過程裡,與各部會事務人員協力,將程序數位化,使檢索、參與、追蹤、課責更加順利。這樣的「實虛整合」概念,可參考 http://bit.ly/071415 課程紀錄。官僚組織也是人組成的。實虛整合的用意,是讓大家能對彼此的狀態更「有感」,而不是機械式的所謂「有用」。

問20:針對開放政府,妳最想教會公僕和民眾的概念是什麼?(@報導者)

唐鳳:我在紐西蘭的開放政府會議上,受到毛利祭典的感召、參考施振榮老師的理念,寫了一篇禱文,願與大家分享:

我們看見「萬物聯網」。
願我們將智慧聯網。我們看見「虛擬實境」。
願我們將實境共享。我們看見「機器學習」。
願我們能協力學習。我們看見「用戶體驗」。
願我們能體驗人際。我們聽到「奇點即將接近」。但願我們惦記:「眾點」就在這裡。

When we see &;ldquo;internet of things&;rdquo;, let&;rsquo;s make it an internet of beings.

When we see &;ldquo;virtual reality&;rdquo;, let&;rsquo;s make it a shared reality.

When we see &;ldquo;machine learning&;rdquo;, let&;rsquo;s make i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hen we see &;ldquo;user experience&;rdquo;, let&;rsquo;s make it about human experience.

When we hear &;ldquo;the singularity is near&;rdquo;, let us remember: the Plurality is here.

本文編輯整理自唐鳳媒體問答、<數位政委:g0v x gov 的新挑戰>共筆(由 g0v 貢獻者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 4.0 授權)。(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轉載)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