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羅蔔各有所好,擇己所愛 愛己所擇

2021/03/03 09:23

MoneyDJ編輯中心 報導

近年認同ETF的投資人愈來愈多,截至2021年1月權市場ETF總受益人數達到190萬人,較2019年底的89萬人倍增。但有人認為ETF被神格化,指名去年倒數台股基金表現最差前五名都是ETF,且不乏受歡迎的高股息主題ETF。專家提醒網路上有些似是而非的言論,以蹭熱門產品來吸引點閱率,國內資產管理公司從業人員均須具備相關證照,對外發布訊息皆受主管機關嚴格規範,投資人從官網獲取訊息相對準確嚴謹。

專家指出,投資理財是人生必備功課,不管是何種理財商品,投資人可以透過三個步驟規劃:1.了解自己的需求,2.尋找適合自己的產品,3.長期遵守紀律執行。

從了解自己需求來說,市場上高股息ETF及相關台股配息型基金受到歡迎,正是反映隨著台灣邁向高齡化,退休族群需要固定現金流來源。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台股高殖利率特色受到重視,經過專業團隊操作管理及規劃,提供令人滿意的收益來源。如果投資人有能力自己花時間鑽研,也可以自己投入股市或針對不同主題ETF進行操作,例如5G 、AI等科技主題ETF,波段報酬表現勝過大盤許多,但中間過程震盪也相對較大,操作上較需要功力。

從適合自己的產品來說,專業團隊操作的主動型共同基金適合多數人,而對於法人機構、投資型保單的發行機構、自主性強的投資人,ETF管理成本相對便宜,適合做為投資組合的元件。甚至若符合相關資格條件,還可以進一步運用槓桿/反向ETF來達到增益、避險的目標。

投資人釐清需求及產品特性後,透過紀律布局,定期檢視是否符合目標再進行調整。不須因為單年度績效報酬較差,就隨意更換標的。例如去年科技股大漲、而金融股、高股息相關標的暫時相對落後,因此科技為主的ETF去年度大勝金融或高股息主題ETF。但是,如果追求的是長年穩定的股息收入,科技主題ETF絕不會是首選。

最後,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的ETF兩者設計邏輯不同,拿來比較績效並不合理。ETF原本就並非追求某段期間內績效第一,而是反映指數編製規則,長期與市場同步表現。巴菲特自己以閱讀財報為樂,擅長主動擇時選股,有信心打敗大盤,但他建議一般人透過指數型基金參與市場即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預測盤勢變化,像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市場震盪,跌破眾多專家眼鏡。

由於主動型基金與ETF各有優缺點,建議一般人可以先參考市場上較多受益人的熱門基金,兩者皆作布局,一方面掌握基本的市場報酬表現,另一方面也享有專業團隊靈活操作成果。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