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11-29 13:51:1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各國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全球經濟也持續好轉。但隨主要央行寬鬆貨幣政策逐步退場,資金盛宴近尾聲之際,明(2022)年全球經濟、金融市場是否仍能有亮眼表現?通膨是否將衝擊各國經濟復甦腳步?富邦金(2881)今(29)日舉行「2022富邦財經趨勢論壇」,富邦金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博士表示,在歷經將近二年新冠疫情衝擊後,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各國經濟逐步回復正軌,明年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四大基調為:全球經濟持續好轉、各國央行寬鬆貨幣政策逐步退場、各國經濟前景分化、全球資金盛宴已接近尾聲;並預期在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逐步正常化的過程中,2022年股優於債的局面依然不變。
羅瑋在其主講的「2022全球經濟展望」中表示,不同於以智慧型手機、共享與零工經濟、電商平台等破壞性創新為主導的2010年代,2020年代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來自後疫情時期的消費與投資、綠色能源革命、5G與AI帶動的數位應用商機。5G與AI將有機會促進科技創新,提高生產力,加速各國經濟成長,進而打破2010年代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的三低困境。
進一步分析2022年全球景氣趨勢,羅瑋表示,影響2022年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關鍵因素包括:Covid-19疫情發展、各國經濟復甦速度、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動向。受到Delta變種病毒影響,市場原先對歐美國家解封後出現報復性消費的預期落空,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疫情升溫,各國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讓全球供應鏈失序問題更加嚴重。由於供需失衡需要時間緩解,因此物價持續增長期間超出主要央行原先預期,迫使各國央行提早調整貨幣政策方向。此外,歐美國家開始施打第三劑疫苗,新興市場國家取得疫苗的時程因而進一步延遲,各國經濟好轉速度出現落差,導致2022年全球經濟不均衡復甦。
也因為各國經濟復甦速度不一、央行政策落差,加上Fed啟動升息時程預期不同,2022年可以假設三種不同經濟情勢。一是疫情獲得控制,Fed於2022年下半年升息,各國放寬出入境管制,服務性活動復甦可望支撐美國經濟成長,下半年亞洲內需、旅遊活動將陸續恢復。二是Fed於2023年上半年升息,美國經濟持續復甦,但新興市場消費動能恢復緩慢,中國經濟出現疲態,亞洲國家出口增長放緩。三是疫情反覆衝擊經濟,Fed於2023年下半年升息,主要國家經濟復甦動能將放緩,新興國家投資及消費增長走弱,美元則會因避險需求走高。
羅瑋並表示,Fed自2021年11月起開始縮減購債規模,2022年年中結束QE,並很有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升息,由於真正從市場收回資金還有一段時間,市場資金仍相當充裕,加上許多企業2021年獲利表現超出預期,2022年受益於全球景氣復甦而持續成長,因此在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逐步正常化的過程中,2022年股優於債的局面依然不變。
股票市場方面,羅瑋指出,隨著資金盛宴接近尾聲,通膨預期升溫,企業獲利成長空間縮小,各國股市全面上揚的可能性大幅下降,但仍可以留意特定國家、產業及個別企業。如果全球復甦步調落差縮小,隨著市場資金尋求較高的報酬率,歐亞及新興市場將有較佳的表現機會。
另外,通膨是債券市場最大敵人,需留意各國物價走勢與央行因應措施。由於各種債券利差極為狹窄,因此需保持高度警覺,留意市場動向,防範殖利率出現急速彈升。因為發行量減少,而配置資金數量相當龐大,使得公司債市場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支撐。
匯市方面,羅瑋表示,外匯市場走勢受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特別是Fed是否提前升息影響。2022年上半年美元走勢偏強,下半年隨市場對ECB升息預期升溫而趨緩。若疫情受控,經濟回復正常,資金流入可望支撐體質較佳新興市場貨幣。此外,受到投資不足、缺工、運費上漲、各國政策管制等因素影響,原物料供需失衡狀況將持續。由於OPEC+國家不願加速增產,而美國頁岩油業者態度相當保守,因此能源價格居高不下。
羅瑋強調,雖然對2022年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展望抱持正面,但仍須密切關注通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金融市場震盪三大變數。由於通膨預期有自我實現的特性,一旦形成後,將會改變廠商訂價行為,進而影響民眾消費及工作意願,特別是後疫情時期,產品、原物料、勞動市場供需失衡的問題更加難以解決。如果央行提早升息因應通膨威脅,很可能會對未來經濟復甦及金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然而,如果央行遲遲按兵不動,又會引發市場對央行無法有效控制通膨的疑慮。
其次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在經歷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後,中國政府認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美國發展模式並不可取,相較之下著重高端製造業的德國發展模式更符合中國大陸未來發展需要。由於中國希望在2049年達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科技進步及經濟快速成長的成果不應為少數人或企業所掌控,因此開始加強推動各項監管政策,並藉由三次分配達成共同富裕。後續必須密切留意中國大陸加強各項監管政策,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對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所造成的影響。
最後是金融市場震盪多變,為了因應疫情衝擊,各國政府及央行同步推動大規模財政刺激與寬鬆貨幣政策。然而,隨著各項刺激政策逐漸退場,各類型資產大多處於高檔而基期效應即將消失,加上供應鏈瓶頸壓縮企業獲利空間,金融市場隨時有可能因為經濟數據表現、央行政策動向、政府選舉結果等因素而出現劇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