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保健品政策驅動產業汰弱換強,大江長期吃補

2014/03/05 12:35

精實新聞 2014-03-05 12:35:30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大陸保健食品政策管制趨嚴,市場預期將帶動產業汰弱換強洗牌,採高規格建廠標準的大江(8436)長期有望受惠;法人估計,該公司今年營收成長將自二成起跳,中國及東南亞市場都將有與均值相當的成長水準,而除中國、台灣及東南亞外的第四塊市場,也將從日本及歐洲起跑,二至三年內第四塊市場營收占比有機會挑戰5-10%。

大陸將食品生技列為十二五的重點計畫,且為防患保健食品的食用安全,過去一年對產業陸續出台許多重要政策,包括繼膠囊後,保健品的錠劑也停發進口新品的銷售許可,並強力規範一般食品與保健食品產線不得共通。市場預期,在生產基地規範趨嚴及鼓勵當地生產下,將造成產業的重新洗牌,過去僅在大陸銷售未設廠的外商版圖可能縮減,本土不具升格能力的小廠也將退出。

這樣的政策調整,預期將對近年積極採國際規格登陸設廠的大江有利,根據該公司規劃,大陸廠的土地及滿載產能約為台灣的兩倍,今年上海新廠將投產,未來將視訂單成長速度擴建設備,預期一至三年內大陸與台灣的產出比重將調整至1:1。

而去年下半年部分輿論造成膠原蛋白相關保健品需求急凍,而在市場逐步回復常態後,對大江的衝擊已降低,法人估計,今年大江來自中國的營業額仍將維持約二成的成長,另一個重點市場的東南亞,成長幅度也將相當。

對大江而言,去年三大銷售領域分別為中國、台灣及東南亞,營收占比各為50%、20%及30%,內部也期許,二至三年內能有第四塊市場成形,其中今年在歐洲及日本都有不錯的機會,將有實質的營收挹注,二至三年內第四塊市場的營收占比將力拼5-10%。

除擴展市場外,大江之所以能以不打自有品牌之姿快速成長,主要在於自有關鍵原料的掌握,如香蕉皮萃取的抗憂鬱成分,就在世界重要發明展上嶄露頭角,成為另個「台灣之光」。內部也表示,以去年來看,有導入自行研發成分的新品比重已有35%,雖因部分還非主成分,因此自行研發原料的營收占比還僅個位數,但未來加速導入與其他對手具差異性的自有原料仍是重要營運方向,期許明、後年自有原料導入新品的比重能逐年跳升至過半。

瀏覽其它分類
熱門推薦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