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3-08-26 12:02:04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自2011年以來,全球航空貨運市場景氣持續低迷,前所未見的需求不振低潮已超過2年。觀察航空貨運的供需走勢,業界人士認為,因電子產品體積日趨輕薄短小,空運貨物的材積(volumetric)不斷縮減,即便貨物總價值不變,對於空運艙位的需求仍持續減少,再加上貨主強化運輸成本控管,空運在供應鏈管理的優勢逐漸被海運侵蝕,短期看來航空貨運的景氣榮光已可謂是「回不去了」。
傳統上,由於航空貨運的運費遠高於海運、鐵路運輸等其他運輸方式,因此向來運輸品項多集中在電子產品、商務樣品、具時效性且具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同時因飛機的艙位有限,對於超大體積、大批次的貨物運輸更有其限制。
全球航空貨運達到上一波景氣高峰已是2010年的事情(該年貨量年增達18.5%),自2011年以降,受到歐債危機、美國消費力道下滑的衝擊,航空貨運的需求陷入超過2年的下滑坡度。除終端市場的需求走跌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全球貨運生態體系的典範轉移,航空貨運產業目前正面臨的,更可能是結構上改弦易轍的難題。
儘管航空貨運的總運量相較20年前的水準已成長逾倍,然而觀察2011-2012年連續走滑的貨運需求,至2013年仍未有明顯起色,已在航空運輸業內掀起貨運景氣是否已「回不去了」的討論。業界人士直指,在這波景氣下滑的趨勢中,空運貨物材積下滑的結構性因素無疑扮演著最關鍵的因素。
貨運承攬業者分析,相較於過去空運商品以液晶電視、精密儀器等為大宗,近5年來的承運品項已明顯轉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乃至電子零組件的供應鏈管理服務等項目,貨品材積大幅縮減,對航空業者的艙位需求一去不復返,即便單架次航班所承攬貨物的總價值不變、甚至提高,但對於以材積計算運價收入的空運業者而言,總運費收入難以提高,正像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電子業生產成本逐步墊高、進入低利潤的微利時代,如何在運輸成本上精省,更帶來了「捨空就海」的趨勢。儘管海運的單趟次運輸時間長,不過隨著欲運輸物流供應鏈的精準管理,商品仍可在預定時間送達終端市場、甚至省去大筆產品上市前的倉儲費用,空運的省時優勢不再,亦使得空運貨量基礎明顯鬆動。
為因應航空貨運疲軟不振的市況,不僅我國的華航(2610)傳出擬處分2架已封存沙漠達2年時間的747-400F貨機,據此規避折舊攤提所造成的虧損,長榮航(2618)也持續縮減全貨機機隊的規模;這波景氣逆境延燒國際,包括空運業界的「績優生」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國泰航空(Pacific Airways)旗下貨運部門,均難逃虧損,成為拖累業績表現的最大拖油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