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會長:冀在美國與中國間取得平衡

2024/05/29 16:55

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LPK)會長Vidmantas Janulevicius接受專訪,發表有關臺立中(國)關係看法

LPK會長Vidmantas Janulevicius於5月20日接受立陶宛主流媒體Delfi電視台專訪,提及立陶宛與臺灣、中國經貿關係發展之看法: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及風能產品課高達100%稅率,該等產品最終會傾銷至歐洲。立陶宛經濟上無法與中國競爭,重要的是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取得平衡,保護立國市場避免原物料價格/服務動盪,同時維持與美國友好互動。

立中長期維持貿易逆差,2020年立陶宛出口至中國金額為3億歐元,但自中國進口金額達11億歐元;2021-2022年立中關係惡化,立國出口中國金額衰退6倍(約5,000萬歐元),惟自中國進口金額卻成長至16億歐元。立國表面上雖出現貿易損失,但同時對美國、日本、韓國出口金額卻大幅成長。

立陶宛出口雷射、特殊金屬合金、精密儀器等品項至中國金額從未受到影響,但包括牛肉、啤酒等食品類則遭嚴重衝擊,且恐無法恢復出口。中國透過長期等待無法卸貨、需多次受檢等各種方式阻撓立國產品進口(即所謂經濟脅迫),在歐盟向WTO提起上訴後情況漸改善,惟目前食品出口中國情況仍未完全恢復。

J會長透露中國提前得知法國提議將核能列為「綠色能源」,原規劃投資50億美元在白俄羅斯建造Astrav核電廠,利用經濟特區優惠生產低二氧化碳排放產品,再透過立國克萊佩達港出口至其他歐洲國家;J會長推測除臺灣代表處成立外,立國堅決抵抗中國對克港控制權是激怒中國真正原因。立陶宛在2012-2016年間經受住考驗,沒有讓中國取得克萊佩達港。如果中國取得克港,將使整個歐盟工業失去競爭力,現在已經有11個歐盟港口由中國人管理。J會長稱讚立陶宛做了非常正確的事。他並稱,中國駐立大使因無能落實中國的戰略而被召回國監禁。

中國目前經俄羅斯透過鐵路輸運方式把產品送往歐洲,倘讓中國補貼政策下價格低廉產品進入歐洲,將全面扼殺歐洲製造商生存空間。以長期的財務規劃,先利用補貼價格獨占市場後再抬高產品售價是中國一貫手法,J會長認為中國長於製造標準化產品,建議歐洲廠商應專注利基市場進行客製化生產,和中國進行區隔以求長期生存。

中國透過鐵路運輸,通過俄羅斯運輸貨櫃前往整個歐洲或第三國,現在隔天或每三天有一列火車,J會長並批評波蘭加入中國尋求利益的行列,就像德國法國一樣。中國的補貼政策使在中國製造賓士的成本較歐洲本土生產低5成。如果歐洲從中國進口電動車,將毀滅歐盟製造商。(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