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08-16 11:52:15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台資業者頻發登陸設租賃,卻有業者提出警語表示,在市場競爭加劇下,五年內利差恐壓縮至僅存個位數。銀行業者也說,「台灣銀行業過了台灣海峽就變租賃」,是政策受限下不得已的做法,真要做也得拋開銀行思維,才可能真正走入租賃市場。
國內金融業登陸設立租賃公司可謂雨後春筍,金控中的開發金(2883)、台新金(2887)、新光金(2888)、國票金(2889)、永豐金(2890)、中信金(2891)及第一金(2892)等7家大陸租賃子公司都已開業,華南金也將在年底跟進;非金控業者也有臺工銀的台駿國際租賃,就有業者私下表示,光是在台商聚集的蘇州金雞工業區,同一棟大樓就至少有2家以上的台商租賃公司,一窩蜂情況可見。
不過,隨台資金融業瘋狂搶進大陸租賃市場,已有行庫主管私下坦言,未來租賃業的超額利差恐怕也將面臨壓縮。根據分析,目前銀行旗下的租賃及獨立租賃公司專擅的市場不同,前者多以銀行模式出發,承做以有擔保的設備租賃為主,且多集中在新設備;後者不少則為信用租賃,設備租賃也可擴大至二手或是中古設備,因而利率可以加碼的空間較大。
但即便是獨立的租賃業者,目前平均的貸款利率也壓縮至9-18%,扣除必要的資金成本後,利差可能也僅剩不及7-15%,而銀行旗下的租賃雖有資金來源優勢,但利率加碼空間較小,推估的利差還低於該水準。就有業者私下表示,隨競爭加劇及企業對借債成本日益重視,未來五年內大陸利差恐壓縮至僅存個位數,如果要維持現在的獲利,信用風險就顯得更為重要。
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也不只一次公開表示,台資金融業登陸有個特殊現象,「銀行過了台灣海峽就變租賃」,這是因為在兩岸現有的開放程度下,銀行業如果要搶先機做人民幣業務,只能從金融周邊產業切入;行庫主管也說,傳統以為會放款就可以做租賃,真正接觸後才發現是完全不一樣的Know-how,且在集團的共同行銷考量下,銀行端也不見得願意轉介優質的企業戶給租賃端,可能都是一些在銀行很難借到錢的邊際客戶,這時候真的唯有拋開銀行的思維,才能真正走入租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