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08-07 06:39:45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前言》
別怪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Ben S. Bernanke)遲遲不肯祭出第三回合寬鬆貨幣政策(QE3),因為數據顯示前兩次QE已讓FED的資產GDP佔比足足較日本央行(BOJ)在危機發生後的同期水準高出5成,但名目GDP的刺激效果卻只有好一點點!美國11月大選後政治生態會呈現什麼樣的新風貌?2013年初會不會跌落「財政懸崖(Fiscal Cliff)」?這些都不是柏南克能夠掌控的!
在美國「通貨膨脹率進一步減緩(disinflation)」跡象還沒真正進一步演變為「通貨緊縮(deflation)」、歐元區會員國退出危機尚未真正化解以及美國財政改革藍圖明朗化之前,請別責怪柏南克緊握手中僅剩的一顆子彈。
《這不是危言聳聽:美國、希臘財政承諾只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
不想再看到希臘政府違背減赤承諾的新聞?歐巴馬(Barack Obama)5月在G8高峰會上直指希臘是歐元區危機的引爆點,但其實他沒有任何立場可以批評希國違背財政承諾!
歐巴馬在2009年2月26日發表名為「一個財政責任的新世代:更新美國承諾(A New Era of Fiscal Responsibility:Renewing America`s Promise)」聯邦預算書時,當時美國國債「只有」10.88兆美元。他當時說:「雖然我們的預算將出現赤字,我們必須開始作出必要的艱難抉擇以重拾財政紀律,在我第一任期結束時削減一半赤字,讓我們的國家重新回到穩健的財政基礎上。」
讀者或許已經察覺到,歐巴馬上述承諾跟希臘歷任總理的誓言沒有兩樣,都是紙糊的!如果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2012會計年度政府預算赤字預估沒有錯的話,歐巴馬第一任期的每一年政府預算赤字都超過1兆美元!可悲又無奈的是,部位龐大的投資人在當前國際金融局勢下沒有太多選擇。目前仍有兩大信用評等機構給予美國主權債務AAA評等;美元依舊是當前主要儲備貨幣;美國公債依舊搶手。
就算美國沒有在2013年初跌落財政懸崖,美國經濟也不是就此步上坦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財政懸崖會讓美國經濟再度陷入衰退,預估經濟成長率將會縮減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延後減赤/延長小布希時代減稅措施能拖幾年?而繼續執行這些暫時性的刺激措施只會讓通縮情況加速惡化(企業、個人預期未來終將加稅,現在得先存錢預做準備)。
QE3?「經濟學人」8月4日報導,Haver Analytics、Thomson Reuters統計資料顯示,危機後第四年美國(註:起始點為2007年第3季)聯準會資產GDP佔比達到300%,遠高於日本在危機後第四年(註:起始點為1991年第1季)的水準(約200%)。FED記取日本長期通縮教訓用力踩寬鬆貨幣油門,但成果為何?危機後第四年美國名目GDP僅略高於日本同期水準!
把結構性難題繼續當作足球踢(kick can down the road)又何妨?兒孫自有兒孫福?柏南克2月2日在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作證時指出,如果聯邦債務照目前的速度持續成長下去,長期而言將會壓縮民間資本形成的成長空間,進而壓抑生產力成長幅度。素有「央行之央行」美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簡稱BIS)6月24日也指出,決策者不能永遠依靠貨幣政策,因為貨幣政策不能修補資產負債表、無法提高生產力,也無法讓經濟回到可持續性的道路上;決策者每延後一年正視長期財政失衡問題,就會讓真正復甦的時點進一步地延後。
《美國就業市場本質虛弱》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今年僅剩9月(12-13日)、10月(23-24日)以及12月(11-12日)三次的例行貨幣政策會議,已有專家大膽指出年底前FOMC都不會有新動作。除非歐債問題惡化、失控(例如:歐元區某會員國宣布退出),否則美國就業市場要在短期內惡化到迫使FED出手的可能性並不高。美國8月就業報告預計在9月7日公布。
柏南克4月2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FED目前的利率政策已經非常寬鬆了;如果為了要讓就業市場更好一些就放任通膨進一步走高的話將是過於魯莽的作法。柏南克關注的勞動參與率2012年4月報63.6%,創1981年12月新低;2012年5、6、7月分別為63.8%、63.8%、63.7%。美國廣義失業率(U-6)連續第3個月走高,2012年7月報15.0%。
華爾街日報部落格3日報導,MFR經濟學家Joshua Shapiro指出,如果勞動參與率是66%(註:大約是2004-2008年的平均值),官方失業率數據將比現有水準高出逾3個百分點。
6月20日將美國今年失業率預估區間自7.8-8.0%調高至8.0-8.2%;今年1-7月美國失業率有3次為8.3%、3次為8.2%、1次為8.1%。由此看來,美國就業市場的疲軟程度的確接近柏南克的容忍底線。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3日公佈,2012年7月非製造業景氣判斷指數當中的就業指數自52.3大跌至49.3,為2011年12月以來首度跌破50大關,代表非製造業就業市場已處於萎縮狀態。economy.com指出,ISM製造業、非製造業就業指數7月份平均為51.2,高於6月的50.9,但低於5月的53.6。
《美國女性勞動參與率低迷,經濟復甦緩慢將成為常態?》
彭博社3月報導,根據James Stock(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Mark Watson(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這兩位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委員會成員在布魯金斯經濟活動研究會上發表的「釐清2007-2009年經濟衰退渠道(Disentangling the Channels of the 2007-2009 Recession)」研究報告,隨著美國勞動力成長趨緩,「經濟復甦緩慢」將成為常態;除非,美國女性勞動參與率翻揚或者人口成長率顯著攀高。
今年7月美國16歲(含)以上女性勞動參與率(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為57.6%,創4月新低,較同一時間男性的70.2%短少了12.6個百分點。Stock、Watson是在2009年9月加入NBER委員會。NBER於2010年9月20日宣布,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長的經濟衰退期已於2009年6月結束。
《美股漲勢虛?》
歐美股市近期雖然無視歐洲央行(ECB)總裁Mario Draghi的「狼來了」行徑以及美國聯準會(FED)的持續無作為而走高,但從量價關係來看這段漲勢並未獲得多數投資人的認同。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2010年5月6日出現史上最大盤中跌點(998.5點),Thomson Reuters報價系統資料顯示當天道瓊交易股數達4.5988億股,截至目前(2012年8月3日為止)為止僅有一天(註:標準普爾調降美國主權評等後的2011年8月8日=>4.7998億股)曾超越此一記錄。今年迄今,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只有一天的交易股數超過3億股;量能退潮的情況可說是相當明顯!如果連一般投資人最信賴的ECB總裁都會言行不一了,那股市動能持續萎縮也不會令人太訝異!
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ICI)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7月25日為止當週以美國為投資市場的長期股票型共同基金淨失血21.29億美元,為8週以來第7度呈現淨流出。今年迄今以美國為投資市場的長期股票型共同基金僅有6週呈現淨流入。
businessinsider.com 2日報導,Gluskin Sheff & Associates Inc.首席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指出,ICI統計顯示2012年6月以美國為投資市場的長期股票型共同基金淨失血63億美元,為連續第4個月呈現淨流出。今年上半年美國股票型基金總計淨失血302億美元,與2011年的淨流入113億美元形成強烈對比。
Rosenberg 7月13日在接受WealthTrack專訪時指出,現階段他推薦的投資標的為高收益公司債。2011年獲MSNBC評選為最準確預測家的Rosenberg曾任美林證券北美研究首席經濟學家。他曾表示,經濟衰退結束的3年後全球經濟仍無法甩開央行、官方的協助自力更生。Rosenberg說,決策者不敢讓經濟自行調整的結果只會讓痛苦的時間拉長。他認為,以過去去槓桿化循環的經驗來看,現代版的經濟蕭條現在只走完一半而已。
《美股人氣下滑,不代表股價被低估》
根據Bianco Research的統計,截至2012年6月30日為止美國股市市值名目GDP佔比為103.7%(註:16.18兆美元除以15.6兆美元)。如果以2000年3月的183.0%以及2009年2月的61.62%這兩個21世紀以來的兩個極端值來抓平均值(122.3%)的話,目前美股評價水準大約在中間位置。
觀察時間若拉長至1925年的話,平均大幅降至59.24%。換言之,假設名目GDP維持不變,那麼美股市值須腰斬才會回到長期歷史平均水準。由此可知,美股人氣雖開始下滑,但股價仍處於相對高估水準。什麼才叫股價遭嚴重低估?美股市值名目GDP佔比曾在通貨緊縮末期(1942年)跌至創紀錄的16.0%!
《通縮風險開始冒出頭?》
柏南克經常強調股市的財富效果(註:多頭市場會激勵民眾消費意願)。今年迄今美股走勢堪稱穩健,標準普爾500指數、NASDAQ指數皆有一成以上漲幅,但從上述基金數據可以得知真正獲利的股民並不多。民眾保守看待景氣不僅反映在投資行為上(大賣股票、狂買債券),也反映在多項經濟數據上。
美國儲蓄率連續兩個月皆月增0.4個百分點,今年6月升至4.4%,創2011年6月以來新高。6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膨報1.8%,與5月相同,接近去年11月低點。FOMC 6月20日將今明兩年核心PCE通膨目標分別下修至1.7-2.0%、1.6-2.0%。
柏南克7月17日在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指出,目前物價的風險是偏向通縮的一方,而非通膨。
《通縮若降臨對誰不利?》
「Survival+: Structuring Prosperity for Yourself and the Nation」一書作者Charles Hugh Smith 7月20日指出,對於擁有沉重債務且無力進一步舉債的企業或個人來說,通縮時代的來臨是一大噩夢。換言之,假設通縮是1%的話,那麼即便公債殖利率只有2%,債券投資人的實質報酬率將達3%。也就是說,那些與各大央行爭搶優質公債的投資人心中認定,我們已進入了通縮時代!
目前整體經濟的通縮現象也許還不太明顯,但許多次產業可能早已陷入泥沼,最具代表性的要屬PC、DRAM、液晶面板以及太陽能產業。
今年迄今,道瓊30檔成分股當中僅有11檔表現不如指數,表現最差的惠普(年初迄今下跌29.11%);其他還包括麥當勞(下跌10.70%)、思科(跌9.57%)、卡特彼勒(跌6.16%)、美國鋁業公司(跌3.24%)、P&G(跌1.81%)、波音(跌0.74%)、艾克森美孚(漲3.29%)、雪弗龍(漲4.44%)、聯合技術公司(漲5.09%)、嬌生(漲5.4%)。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