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報告顯示,未制定中短期ESG策略企業或不經意「漂綠」
一、依據「新加坡國立大學治理暨永續發展研究所」及「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於本(2022)年7月19日舉辦的「東協氣候報告網絡研討會」指出,許多上市企業未制定「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ESG)」的中短期策略,因而不經意發生「漂綠」行為。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SGX RegCo)認為,倘要預防「漂綠」,須確保企業揭露相關訊息。
二、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表示,企業可能在蒐集數據方面出現錯誤,或對供應鏈的某些部分進行調查不夠徹底,導致不經意「漂綠」。然而,「漂綠」涉及虛假及誤導的訊息,在一個以揭露為基礎的制度中尤其具有破壞力,因決策所依據的訊息,決定市場在定價及分配資本是否有效。
三、 2021年新加坡交易所依據「氣候相關財務訊息揭露工作組(TCFD)」的建議,強制要求上市公司發布氣候報告。在2022年開始實施的第1階段,企業將依據「不遵守即須解釋」的原則發布氣候報告。之後更多公司將被強制要求發布氣候報告,首先是碳排放最密集的行業,例如金融業、農業、食品暨林產品及能源業。
四、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已著手開發名為「ESGenome」平臺,考慮是否要求所有企業使用統一的數位格式撰寫永續發展報告。「國際永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亦正制定國際標準,預計於2022年底發布。ISSB標準發布後,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會將其納入上市規則,作為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揭露的準則。ISSB係以TCFD為基礎,關鍵區別在於ISSB要求揭露「範疇3(scope 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牽涉供應鏈中的部分非上市公司。至於氣候報告是否須外部驗證,仍缺乏國際公認的標準或架構。
五、另針對東協國家市值排行前100大上市企業進行調查顯示, 84%東協上市公司揭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重大議題,僅26%制定因應氣候風險的長期策略。70%或420家公司在2020/2021年揭露與氣候相關訊息,其中泰國(57%)、新加坡(48%)及馬來西亞(48%)上市公司的氣候訊息揭露比例高於東協整體(46%)。超過半數企業(56%)確定與氣候有關的商機,認為揭露減輕風險的企業卻不到一半(47%)。4分之3公司揭露氣候相關的績效指標,46%卻未說明如何制定目標。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