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F:台百大集團去年寫3新高 今年營收恐減兩位數

2023/11/02 16:00

MoneyDJ新聞 2023-11-02 16:00:51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根據CRIF最新發布「2023年版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經濟由高檔快速反轉的情況下,去(2022)年百大集團總體營運呈現「三新高一衰退」的情況。其中「三新高」是指全球分子企業家數、資產總額、營收總額同步創下歷史新高,「一衰退」則為稅後純益總額受到高通膨侵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呈現衰退。

CRIF指出,雖然百大集團創下三項歷史新高,不過資產總額成長率只有5.44%,不僅低於2021年的10.02%,並為2016年以來資產成長率的新低,但為因應投資新布局,預期今(2023)年百大集團資產總額仍可成長6%至8%。營收總額成長率7.13%也遠低於2021年的17.13%,尤其面對今年的全球工業需求不強,預估百大集團今年營收總額可能出現兩位數的衰退。

CRIF分析,去年在營收總額成長情況下稅後純益總額大幅衰退,是由多重因素所造成,除了顯示營收總額成長虛胖之外,獲利被高通膨侵蝕嚴重,以及美國聯準會升息帶動全球央行跟進升息是主要禍首。雖然部份製造業的庫存在今年下半年漸恢復平時水準,不過美國高利率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以抑制通膨進一步回落,預估今年百大集團的稅後純益總額不排除還會再衰10%,稅後純益創新高最快恐怕要等到2025年。

CRIF亦分析,去年為百大集團大舉投資擴張的一年,單一年度分子企業較2021年大增367家之多,不僅為2011年以來百大集團單一年度增加分子企業最多的一年,也為百大集團史上單一年度增加分子企業第2高的年度(第1高為金融海嘯後2010年增加451家),創下全球投資9,235家分子企業的史上新高,並且為連續三年分子企業家數創新高,其中緣由與美中科技戰的推波助瀾有密切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22年百大集團國內投資家數呈現連續六年上升,合計增加了600家分子企業,且2020年到2022年所增加了的家數就達425家分子企業,顯示百大集團對於國內投資熱度持續升高;海外投資家數也較2021年增加了136家,達到3,317家,也創下歷史新高。相對於國內投資和海外投資成長,百大集團對中國大陸投資家數在2020年大減68家後,雖然2021年及2022年分別增加20家及18家,但仍低於2019年最高峰的2,649家,顯示受到美國深化「科技制裁」政策的影響,百大集團對中國大陸投資正在放慢速度。

CRIF特別指出,去年百大集團中國大陸的稅後純益總額下降至7,724億元,但東協地區的稅後純益總額則上升到6,130億元,兩地區之間的稅後純益總額差距,由2021年4,197億元拉近到1,594億元,今年可望再拉近到1,200億元,2025年百大集團東協地區稅後純益總額極有可能與中國大陸相等,甚至超越中國大陸。

另外,除了東協地區以外,百大集團對歐洲及北美地區的投資家數也分別增加37家及32家,其中對歐洲投資家數創下489家的歷史新高。CRIF指出,2015年百大集團對歐洲投資家數為304家,首度突破300家大關,2017年投資家數上升到356家,並一路攀升;2021年以投資家數452家首度超越對北美地區投資的433家,去年再創489家歷史新高,顯示百大集團對歐洲地區的關注並不亞於美國。同時,過去百大集團在歐洲的投資多偏重在銷售及服務據點,但近五年製造業的投資家數由49家增加至去年的94家,對製造業的投資家數成長了近一倍的92%,足見百大集團開始對歐洲製造業有高度的投資意願。

CRIF也提醒,雖然百大集團對中國大陸投資減速,不過9成以上的百大集團在中國大陸仍然有工廠及銷售營運據點,面對未來美、中關係的新形勢,百大集團的未來發展首要考慮如何調整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策略。因此百大集團應該要盤點中國大陸投資事業,以區分為「產品必要倚賴中國大陸市場」、「產品部份需要中國大陸市場」、「已不需要考慮中國大陸市場」三個等級,以便有計劃的制定移廠和遷廠、賣廠和關廠計劃;同時必要倚賴中國大陸的產品,也要找尋替代的市場,或逐年切割。簡而言之,將「大陸市場最小化」,是成為解決台灣產業中國大陸投資的核心議題和手段。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