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從殖利率反轉談起

2013/07/31 19:10

精實新聞 2013-07-31 19:10:37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怕成本墊高,國庫署今年標債三度截標,讓最新30年券得標利率恰恰收在整數的2.5%,但仍創下9年新高。無獨有偶,Philadelphia Trust Company總裁兼執行長Mike Crofton近日也表示,美債30年的大循環反轉已經開始,未來18-24個月10年美債利率可能看到5-6%,嚇壞一缸子固定收益市場的投資人;這波利率的反轉,究竟代表了什麼?全球資金的配置是否也將乾坤大挪移?

全球債券殖利率此波的瘋狂反彈起源於美國聯準會5月下旬針對QE的談話,但事隔沒多久,聯準會主席伯南奇對退場的言論就轉軟,改稱將依照經濟情勢決定退場時機,本來因為QE退場嚇到腿軟的全球股市,尤其是新興市場股市止跌轉升,防禦型的美元指數則止升轉貶。

不過,即使美元回軟了、新興股市上漲了,風暴中心的美債跌勢似乎還未停止;最新美國10年及30年公債殖利率已分別超過2.6%及3.65%,都創下2011年8月以來高峰。2011年8月代表甚麼意義?聯準會是2011年9月正式宣告QE3啟動,並透過2015年中前的低利、每月買進400億美元的抵押擔保債券(MBS)及延續性的扭轉操作,力保美國經濟回溫。

而美國公債殖利率重回到QE3啟動前的水準,第一階段至少代表該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特別是固定收益市場注資的效益已經終結,假設以市場預估QE將在今年9月起有秩序的退場來看,第一步先減少買債規模,後再啟動升息,未來美債殖利率逐步收復QE前的高點,似乎也非不可能。只是會不會Mike Crofton所說的,10年債18-24個月利率將跳高至5-6%,恐怕就見仁見智,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債券利率已經反轉,走向另一波正循環。

債券利率反彈,反映的是市場對於長期利率趨勢的看法,而升息預期不脫通膨及經濟擴張等因素,從目前各家機構預期全球的物價水準看來,至少兩年內都還處於平穩,樂觀點來看,QE退場間接引發的長債利率上揚效應,可能過半因素來自經濟復甦。這趨勢是否持續?投資人或可觀察金融海嘯後一路趨於平坦化的殖利率曲線,正斜率有沒有機會提高?

美債殖利率究竟會彈到哪?除了經濟成長預期外,可能也與美國政府的最大利益考量有關。美國國債超過16兆美元,其中三到四成為外人持有,特別是各國央行,假設美國政府想要達到「自然減債」的效果,強勢美元或許是可以思考的方向,特別是相較於以出口為主的國家,美國GDP的構成中,六成來自民間消費,這與匯率的直接關連度較小。

但話又說回來,既然美國經濟六成仰賴內需,影響消費行為最大的失業率、房市、乃至股市,都只能強不能弱,為免好不容易復甦的房市火苗澆熄,多少會牽制升息的速度。因此如果要美國政府寫一套「美國利益最大化」的劇本,「強勢美元、利率緩升、股市上漲」可能是最完美的Happy Ending,也因匯率強勢。

全球債市殖利率的反彈,如果導因於經濟復甦,又加上低通膨的環境,可能會最有利全球股市的環境,投資人的棄債轉股潮或已啟動。而對台灣的產業影響為何?先從利率敏感度最高的金融業來說,壽險業股價歷經上沖下洗後,多數投資人已可認同殖利率反彈對其是「短空長多」,外資也以長線利率看漲的原因,回頭青睞金融海嘯後一路遭棄養的壽險股。

其他金融次族群部分,銀行業過去在利率上升趨勢下,受利程度也會高於受害,不過,台灣長期處於低利且資金浮濫格局,壓縮銀行端放款訂價空間,如果央行不能配合QE退場、適度收緊市場游資,銀行利差擴大的幅度恐怕還是有限;至於證券業,影響就來自股市,假設股市真的走向1994年、2000年升息後的正循環,自然就成受惠者。

傳產部分,影響最大的來自原物料族群,商品族群在QE期間因資金力拱雞犬升天,但在QE護命符退場後,也得釐清究竟上漲來自實質需求還是資金的槓桿操作?如果只是資金操作,被打回原形似乎也不為過;電子股部分,影響可能不這麼直接,但是因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聯準會對雙率的想法及作法,是否影響終端消費市場?可能是比較需要長期關注的因素。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