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3-07-24 12:07:50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台股陷入長期量能流失的慢性病,國泰金(2882)投資長程淑芬(附圖)24日提出預警指出,過去12年多台股的市值成長幅度在新興亞洲僅優於泰國,且總市值排名退後,導致台股在新興亞洲的權重跌破二成,變相衝擊外資買超及台股成交動能。如果要說對台股的建言,她認為,政策穩定性、資本市場多元性及經濟回復動能,應該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程淑芬今日出席中經院第三季經濟預測座談會,她表示,根據中經院的預估,今、明年民間消費成長都會低於2%,其中部分原因來自就業市場與股市。
對於台股,她表示,從2000年至今超過12年半的時間,台股的市值增加3,400億美元,增幅在新興亞洲僅高於泰國;且2000年初台股的總市值僅輸香港,目前在新興亞洲只高於印尼、印度及泰國,導致台股在MSCI權重從之前的23-25%,驟降至目前的二成以下。
程淑芬指出,2000-2008年因台股在新興亞洲的權重占比較高,因此外資必須淨買超,以達到該指數的權重目標,但多數外資按照權重的資產配置已經買滿了,隨台股占比權重下滑,目前持股比例相對高於權重,影響外資持續買超動能,這可能也是台股成交量一直沒法放大的原因。
程淑芬的簡報也點出,台股陷入總市值低、成長幅度小的「股市慢性病」,如果要改善長期的困境,她也提出三點建議。首先她認為,國家的政策穩定性應該要提高,不然「一下要課徵證所稅、一下不要;一下要PE Fund(私募基金)、一下不要」,不僅可能傷害台灣的國際形象,對國際資金也是困擾。
程淑芬說,台灣上市櫃公司公布月營收是很畸型的現象,像是香港或其他亞洲國家,多僅要求公布季報或是半年報,投資人保護也不輸台灣。台灣資訊的過度,可能讓有心人士要操縱月營收比較容易,金融與資產管理從業人員也被迫疲於追短線。
程淑芬表示,除了政策穩定性外,台灣資本市場也要有多元性,吸引海外台商及企業;她認為,台灣政府現在發展的文創及生技,規模小、且波動大,對市值挹注不大,而每個市場都要有自己的核心,或可思考如何吸引更好的科技公司及有成長性的科技企業來台掛牌,擴大規模。
另外,她也認為,如果台灣經濟可以恢復該有的經濟動能,市場也願意給予比較高的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也有助於提升台股市值。
程淑芬說,台灣從政府到企業都已被節流榨到無計可施的地步,應該思考如何開源。她說,過去台灣從農業轉型到工業作了很好的「青春期轉骨」,但下一代累積財富困難,如果能把上一代累積的財富,變成台灣發展資產管理中心的基礎,會有很順利的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