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怕什麼?阿里巴巴消金體系一把抓 掌控龐大數據

2020/11/27 12:36

MoneyDJ新聞 2020-11-27 12:36:21 記者 陳苓 報導

本月上旬中國政府起草反壟斷指南,加強監管當地的科技大廠。北京為什麼會忌憚自己一手培植的科技巨獸?原因或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成了人工智慧(AI)專家,掌控了消費金融產業的龐大數據,影響力非同小可。

南華早報、日經新聞報導,阿里巴巴和騰訊利用數據建立起完整的生態系統,以阿里巴巴而言,該公司的電商平台淘寶,會依據消費者喜好建議購買品項,用戶能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付款。如果現金不夠,也能用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的「花唄」虛擬信用卡付款。

螞蟻集團的「芝麻信用」會以用戶的數位足跡,自動給出信用積分,決策基準包括消費者在阿里巴巴的所有紀錄,如支付寶使用數據等,甚至會追蹤用戶是否準時繳納水電費和電話費。如果消費者願意提供更多個人資料,如購屋和購車紀錄、雇主和年度收入等,能在芝麻信用上獲得更高積分。執行長張勇曾說,阿里巴巴想用數位數據紀錄所有的人類行為。

螞蟻從用戶在阿里巴巴的血拚紀錄,評定用戶的信用等級,據傳騰訊也對旗下的微信用戶如法炮製。微信即時通的每月活躍用戶高達12億人,騰訊也是網路銀行---微眾銀行(WeBank)的大股東,今年3月推出「微信分付」的分期消費貸款,讓微信用戶能先購物、後付款。據悉騰訊會分析微信對話紀錄,藉此避開詐欺和犯罪份子。

從另一微型貸款業者樂信集團(Lexin)的做法,可以窺見這些科技大廠如何作出更準確的個人信用側寫。樂信紀錄用戶在電商平台的購買紀錄,如果使用者購買iPhone智慧機,代表消費力強大。但是如果用戶購入昂貴商品前,未詳閱商品說明,也未比較類似商品,系統會出現警示。

由於科技業者蒐集的數據遠超過其他產業,讓他們具備優勢。Richard Chen在成都微型放貸商工作,他說:「如果(科技業)擁數據自重,不願與其他人分享,將會非常有影響力」。

傳北京憂企業坐大、威脅政權

金融時報8月25日報導, 北京當局深怕企業權力過大,會威脅到政權。據傳一旦市值超越某一門檻,就會被當局盯上,發展受限。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Asian Global Institute)所長陳志武(Chen Zhiwu)指出,私人企業的市值超越某一門檻,就被視為共產黨的潛在威脅。他說:「在中國,經濟實力可能轉為政治實力。倘若低於門檻,就在雷達之外」。換句話說,陸企發展有「天花板」。

不只企業,個人也一樣。近來許多中國科技巨擘的創辦人退居幕後,外界質疑別有隱情,認為陸企高層最好別太高調。表面看來,這些人交棒似乎都有正當理由。3月份,字節跳動的張一鳴交出中國執行長職位,專注研擬全球策略。去年阿里巴巴的馬雲退位,相關人士說他原本就打算在50多歲時退休。另一電商大廠拚多多的黃崢,7月也辭去執行長之職。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