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缺乏「幸福感」!救經濟屢被批無感

2013/05/31 08:21

精實新聞 2013-05-31 08:21:19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去年底時,前行政院長陳沖才大張旗鼓提出14項有感經濟措施,然無奈短短時間,經濟成長率保3恐跳票,現任院長江宜樺再祭出4大面向、13項提振景氣的措施,並說明13項提振景氣的措施將投資30.9億元,想搶救「悶經濟」。政府在短時間大動作提出兩次振興經濟方案,但民眾仍說無感,官員也委屈表態「這樣還無感」?

政府絞盡腦汁的擬出洋洋灑灑的熱血政策,民眾卻是冷眼面對,政府想給的和民眾想要的,似乎總有段差距,良善的政策美意下,卻讓民眾沒有記憶點。

事實上,這些振興景氣措施不是與人民實際生活所需有段距離,不然就是需要時間發揮加乘效果,即一般市井小民無法感受到實際生活的「幸福感」提升。幾次政策頒布,苦日子似乎也沒有改善,無怪乎對政府大張旗鼓的振興經濟口號也趨於麻痺,愈來愈無感。

以此次江揆13招救經濟的方案來看,本來國人期待車輛汰舊換新的補貼,反而被業者批若要補貼動作要快,否則反而使擬換車的民眾觀望縮手,造成反效果,但最後補貼方案是以公共運輸車輛為主,排除自小客車,與民眾希冀的方向不同。

惟就實際在刺激國內消費的部分,補助瓦斯爐、熱水器品項太細,補助高效馬達、公共運輸車輛汰換等細節與一般消費者直接關聯性並不大,無怪乎人民無感。

然而,實際與民眾息息相關的,除了首當其衝面對的5月報稅季、6月電價開始上漲、畢業季開始後青年就業率問題以外;國人薪水倒退嚕到15年前的水準,荷包愈來愈薄,民眾不敢消費,必需省吃儉用。當然導致生活上的不安全感未散去,無法感受到幸福度提升。政府13招救經濟擬保今年GDP 3%的目標,對民眾而言,似乎只是政府的文字遊戲;這也與民眾實際所需幸福度提升目標不太相同。

學者也認為,除非提高就業機會和改善實質薪資結構,才能有效帶動GDP成長,讓民眾願意花錢消費,否則無法刺激內需市場;這可能也是政府忽略掉的經濟問題癥結點。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