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客戶集中,科技廠營運得加大彈性

2012/01/30 19:04

精實新聞 2012-01-30 19:04:03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2011年對於台灣的科技製造業者來說,是營運艱苦與嘗試突破的一年;主要是熱銷的筆電、平板、手機品牌廠,集中在少數的國際品牌廠身上,不僅國內的品牌大廠如acer、HTC、ASUS等面臨同業的挑戰,零組件供應與代工廠若沒有當紅的客戶加持,營運成長也受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接獲當紅產品的供應鏈與組裝廠儘管吃香喝辣,但是也必須提高生產線的靈活應變能力,要降低客戶集中度升高的潛在風險。

2011年成長性較大的產品,有智慧型手機、平板、超薄筆電、LED液晶電視等等,而銷售成績較佳的品牌則是蘋果、三星電子、亞馬遜、宏達電(HTC),以及去年底的諾基亞Mango手機等少數品牌商。台灣科技廠商若是替這些品牌製造代工、或是供應零組件,才能享有較為穩定與更大幅度的訂單成長。

台灣業者精於工廠管理,配合了大陸的龐大勞動力,對於消費電子的快速供貨能力不弱,讓國內的機構件、軟板、電源、組裝、光電零件、電池模組等供應商爭取到不少外商的訂單,在2011年,尤其以蘋果的iPad與iPhone、三星的高階手機最受消費者青睞,相關的國內與海外廠商也受惠不少。

由於單一機種的一季銷售量,都是以千萬台來計算,所以,客戶多是要求組裝廠要獨棟廠房運作,並要求接單部門與工作人員不得跟其他客戶重覆,等於是專廠專人的生產。所以,國內科技廠接單來源單一,營運的風險也相對較以前提高。

品牌廠彼此競爭已是常態,但是仍不乏對供應商發出「有你無我」競逐白熱化的案例。知名例子是在2000~2005年左右的D-Link與Linksys兩家品牌廠的競爭,要求供應商選邊站,供應商之一的陽慶最後單押一邊客戶,也種下日後營運下滑的遠因。

而現在國際品牌客戶多是要求專廠專人接單,鮮少有要求客戶選邊站情況,同時,台科技廠的生產線也多屬於組裝流水線,跟半導體製程不同,若是消費電子客戶與訂單發生異動時,調整的彈性也比較高。

台商在大陸設立廠房的大型組裝業者,從早年的惠普、戴爾、摩托羅拉、SONY等客戶,近年已轉為接蘋果、亞馬遜、諾基亞手機或是平板訂單,調整產線的能力也提升不少。在近兩年客戶集中度升高之下,這些廠商也必須提高組裝模式變化與人員接單的應變能力,才能降低今年的營運風險。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