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1-03-31 21:02:13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3月下旬太陽能市況急速降溫,太陽能電池廠又成為夾心餅干,因產能擴充的計劃不變,因此,在面對上游時,因矽晶圓仍缺料故降價不易,賣方氣勢居上風,但面對下游模組廠又陸續開始取消訂單,則買方氣勢盛,電池廠受到上下游夾擊,毛利率壓力也最大。
義大利市場由於新的補助政策未出爐,在政策未明朗前,當地的系統廠商也不願意再備庫存,近半個月來,有關義大利太陽能市場全面降溫的傳言也紛紛擾擾,包括大陸太陽能模組整個貨櫃被滯留在義大利海關不得其門而入,中系太陽能模組被歐洲客戶集體退貨,或被迫降價3成,以致於貨品轉回香港或轉銷美國等事件,產業人心惶惶。
無可諱言,太陽能產業自去年11月走到高峰,而後在12月中下旬到1月下旬一波回軟,以致於電池廠商1月份毛利率、獲利大幅回檔,然年後產業急速復甦價漲到3月中旬,然3月下半月後,又因為義大利政策不明,市場庫存高築,廠商面對一波價格回跌,以致於第一季電池廠共歷經兩波跌價,主要都是因為徳、義兩國政府對太陽能補助政策的變動,使產業如洗三溫暖。
若以電池廠而言,年初時太陽能電池價格還在1.2美元/瓦的水準,1月下旬則跌至1.17-1.18美元,之後2月份價格逐漸回穩向上,到了3月初,電池報價又回到1.22美元左右,截至3月底,報價再壓低至1.17的水準,短短不到一個月,太陽能電池的跌幅約在4-5%的水準。
然在,矽晶圓廠則因為多晶矽的價一直「穩穩在上」,再加上矽晶圓的供應缺口,使得矽晶圓在漲價時漲價比下游快,而跌價時跌幅又比電池廠小,故相對在第一季可保有較穩定毛利率,此上游優勢,也不難解釋第一季以來幾乎所有電池廠都宣佈以策略聯盟或合資、轉投資的方式來成立矽晶圓廠的理由。
在短短一季的時間,產業為了要搶矽晶圓多方案出擊,除了幾乎所有的台系太陽能電池廠或矽晶圓廠都與南韓OCI簽訂長期料源合約外,中美晶與昇陽科的換股策略聯盟,茂迪、福聚與綠能成立新公司,以及昱晶和中鼎、台肥合資的矽晶圓廠動土,都是太陽能廠努力將勢力深向上游的不同策略。
但太陽能產業供應鏈環環相扣,供應鏈價格的變動不可能長期失衡,也就是上游無法長期保持價格高檔不墜,電池廠業者即疾呼「勿殺雞取卵」,迫使上游也要配合市況降價共體時艱,矽晶圓價格也進而鬆動。
在台灣著墨較少的多晶矽的部分,可說是第一季最吃得到甜頭的太陽能供應鏈,無論第一季太陽能市場經過兩波低潮,多晶矽現貨價幾乎是一路的向上趨勢,若以目前的價格走勢,業者預估,台灣目前唯一已量產的多晶矽廠福聚很可能第一年量產就開始賺錢,可見太陽能「擁料為王」的氣勢又再度重現。
而也因為太陽能電池在去年第四季ASP一度逼近1.5美元,第一季太陽能電池均價的QoQ跌幅劇烈,而上游矽晶圓的價格又總是跟不上電池的跌幅,因此台系太陽能電池廠第一季毛利率恐相當緊張,以去年第四季大多數的太陽能電池廠毛利率都在20%以上來看,第一季毛利率將下探至不到15%,價格難守者可能面臨10%毛利率保衛戰。
依法人估算,台系太陽能電池龍頭廠茂迪第一季毛利率將滑落至僅12-13%,新日光約在14-15%,昱晶約在13%初頭;而在矽晶圓的部分,中美晶則約27%,綠能約在15-16%,相對於電池廠Q1毛利率較上季降5個百分點以上,矽晶圓廠毛利率降幅約在1-2個百分點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