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猴賽雷!蘋果海外盈餘實際稅率不到2%

2012/11/12 06:52

精實新聞 2012-11-12 06:52:20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今年6月筆者在「報告郭董:QE不是仙丹!」一文當中提到,即便雄才大略如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也需要全球各地政府的配合才能造就成功事業。當歐美日等經濟大國政治人物都因為主權債務而疲於奔命、無力解決結構性問題時,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的乘數效果自然就會大打折扣;全球成長趨緩的問題不是單靠貨幣政策就能夠解決的

鏡頭回到11月7日,郭董在一場公開演說中指出,企業要了解國際政治結構對全體經濟面的影響愈來愈大;不景氣的時候政府的手就會伸進來。郭董也許是看過上述文章之後有感而發;或者,他是因為最大客戶蘋果(Apple Inc.)成為查稅箭靶而說出這番肺腑之言?

當市值龍頭企業蘋果年度海外稅率只有個位數的時候,全球經濟長期能夠正常地茁壯成長嗎?當美國家庭實質收入中位數比2000年短少8%、消費者苦哈哈的當下、蘋果的整體有效稅率卻遠低於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率,這樣的情形是合理、可持續的嗎?

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John Boehner)今年5月15日在美國國會大廈與蘋果公司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見面談了甚麼?博納5月8日在接受CNBC電視台專訪時指出,他希望企業最高所得稅率能從目前的35%降至25%,表示目前的稅碼阻礙美國經濟成長。湊巧的是,過去3年(2010-2012年)蘋果的整體有效稅率分別為24.4%、24.2%、25.2%,低於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率(35%)。蘋果的解釋是,海外盈餘將在美國以外地區進行再投資,不會匯回美國

紐約時報4月28日引述南加州大學稅法教授Edward D. Kleinbard談話指出,蘋果等跨國企業透過合法節稅管道讓他們在美國、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繳稅金額得以減少。據統計,蘋果去年度竟然在全球總計繳不到10%的稅金,遠低於沃爾瑪(Wal-Mart)的24%。

《一葉知秋!蘋果、谷歌、星巴克成英國查稅箭靶》
BBC News報導,根據蘋果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所提交的10-K文件,在長達68頁PDF檔案當中的第61頁提到,該公司在2012年度(截至9月29日為止)僅就368億美元的海外稅前盈餘支付7.13億美元的稅金;稅率僅有1.9%,低於2011年度的2.5%。

截至2012年9月29日為止,蘋果現金/約當現金餘額達1,212.51億美元,年增49%(397億美元)。2012年蘋果有61%的營收是來自美國以外市場。截至2012年9月29日為止蘋果在美國以外地區的現金/約當現金餘額達826億美元(佔比為68%),年增52%。

蘋果不是唯一被英國媒體放大檢視的跨國企業,包括谷歌(Google Inc.)、臉書(Facebook)、eBay、星巴克(Starbucks)等企業都被盯上。雖說這些大企業在英國也繳了許多其他名目的稅金,但個位數的實際稅率不免令人側目,因為即便是像愛爾蘭這樣的低稅率國家也需繳交12.5%的企業稅。BBC意有所指地表示,許多跨國企業透過避稅天堂(例如:開曼群島)大幅降低實際的企業稅負,雖然沒有人說這些企業的避稅作法觸犯法律,但....。

英國電訊報報導,英國下議院公共帳目委員會主席Margaret Hodge將於11月12日主持公聽會,拷問谷歌、亞馬遜(Amazon.com)、星巴克、臉書這些美國企業高層,為何過去3年在英國創造31億英鎊的營收,卻只繳納3千萬英鎊的稅金(0.97%的稅率)。

英國衛報在今年4月報導,英國最大網路零售商亞馬遜(Amazon.co.uk)去年營收超過33億英鎊,但卻未繳交任何企業稅金。英國金融時報報導,Hodge上個月質詢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喜劇演員Jimmy Carr去年避稅330萬英鎊被首相批評是道德敗壞,那蘋果、谷歌、臉書、eBay、星巴克合計避稅將近9億英鎊,他是否會譴責這些大企業?卡麥隆當時回答,政府如何確保企業支付適當稅金是一件國際問題,他對現狀並不滿意;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必須進行深入調查。HMRC預估,避稅令英國政府一年短收50億英鎊。

Thomson Reuters上個月報導,1998年迄今星巴克在英國累計營收達30億英鎊,但僅繳交860萬英鎊的企業所得稅。

《企業滿手現金、貨幣不流通,加國央行批死錢危害經濟》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根據ISI Group的統計,2007年迄今日本企業流動性資產規模暴增75%至2.8兆美元。Thomson Reuters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標準普爾五百大企業總計持有約9千億美元的現金,較2008年成長40%。華爾街日報報導,2012年第2季美國貨幣流通速度(註:名目GDP除以M2貨幣供給)創逾50年新低。

為何大企業不敢花錢?奇異(GE)金融部門自從在2008年被質疑籌資能力有問題之後,開始積極囤積現金,截至今年第3季底為止總計握有850億美元的現金,居標普五百大企業之冠。事實上,企業不是進來才開始意識到現金的重要性。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副教授Loukas Karabarbounis、Brent Neiman發現,1975-2007年間51國研究案例當中,企業佔民間儲蓄的比重平均增加了20個百分點。

全球央行影響景氣的能力在2008-09年金融風暴之後開始變調。過去,央行的利率決策影響力被神話了,「不要跟央行作對」成了金融操作者的行為準則。現在,央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企業的現金持續堆高,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今年8月加國央行總裁Mark Carney批評加國企業坐擁死錢(dead money)將會傷害經濟。他說,如果企業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一大筆現金,那麼他們就該把錢歸回給股東。Carney指出,過去10年來加國企業現金相對於資產的比例呈現倍增。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共同創辦人葛洛斯(Bill Gross)在2012年11月號的投資展望中提到,美國聯準會(FED)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固然讓美國家庭消費力維持在一定水準(註:2010年以來美國零售銷售額年增率始終呈現正值),但企業資本支出年增率卻是由正轉負(註:工廠訂單年增率已轉為負值)。

《美國企業稅居OECD之冠,蘋果只好想辦法合法節稅?》
美國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籍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被媒體塑造成華爾街利益的捍衛著。其實,歐巴馬(Barack Obama)的競選經費金主微軟(Microsoft Corp.)、谷歌(Google Inc.)經濟實力更加可觀。根據穆迪(Moody`s)的統計,截至2011年底美國非金融企業現金水位前五大名單當中就有上述兩家公司。高舉「富人需多繳稅」正義大旗的歐巴馬是否應該一視同仁地要求微軟、谷歌等科技大廠多在美國繳稅呢?

歐巴馬未來4年減赤成績的觀察指標之一將是他能否說服這些大企業匯回海外所得,為重振美國經濟盡一份心力。七成企業獲利存放在美國以外地區的蘋果去年結合微軟、谷歌等近50家企業,要求美國國會先訂定盈餘回流課稅假期後才肯將獲利匯回美國。高通(Qualcomm)執行長Paul Jacobs 11月8日在接受CNBC電視台專訪時也提到相同的觀點。

傳統基金會指出,日本在2012年4月將企業稅率降至36.8%之後,美國的39.26%(註:包括35%的聯邦稅以及其他地方稅)成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當中最高的。相較之下,OECD平均企業稅率自2000年以來逐年走低,目前約25.47%。

美國官方企業稅率雖較高,但彼得森基金會(Peter G. Peterson Foundation)指出,2010年數據顯示美國企業稅收GDP佔比僅有2.7%,低於OECD平均值(2.9%)。加拿大官方企業稅率雖僅有26.1%(低於美國),但當地企業稅收GDP佔比卻達到3.3%。

《企業對美國整體稅收貢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公共政策教授(柯林頓政府時期勞工部長)Robert Reich在英國金融時報部落格發表專文指出,美國前四百大富豪的合併財富比美國收入底層的1.5億人還要多;1980年以來美國最富有的那1%族群擁有美國總收入比重從10%暴增至20%。法籍經濟學家Emmanel Saez、Thomas Piketty研究發現,美國家庭實質收入中位數比2000年還短少8%。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統計顯示,美國政府名目收入雖連續第3個年度走高,金額仍較2007年的高點短少5%;稅收GDP佔比自2011年的15.4%升至15.8%,但仍低於過去40年的平均值(18.0%)。

企業稅佔美國整體稅收比重從2011年度的7.9%升至9.9%,但仍遠低於個人稅的46.2%佔比。白宮管理預算局數據顯示,2006年企業稅佔比高達15%。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