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已走進第35個年頭,但製造業似乎壽命不長,有最新調查數據顯示,製造業民企平均活11.1年。中國大陸製造企業的平均壽命11.1年,其中壽命達20年以上的僅7.9%,不足一成。近日,1份來自環球市場年度盤點調研報告透露出的上述數據,這是繼普華永道在《2011年中國大陸企業長期激勵調研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有2.5年之後的另1份調查報告。
我們抽取的樣本是來自珠三角和長三角的1,000多個優質製造業群體。環球市場集團市場總監魏濤透露,其中60%的樣本來自珠三角,40%來自長三角。既然是優質樣本,所得出來的結果自然比普華永道的2.5年稍長。擁有30年以上歷史的企業非常少,大多是臺資或者港資企業。
報告看到,中國大陸製造業企業壽命不足5年的占17.9%;壽命為6至10年的占27.4%;壽命為11年至15年的占32.3%,是最龐大的群體。壽命為16至20年的占14.5%,達20年以上的僅占7.9%。
中國大陸製造企業的發展史,跟起步時間不長有關。魏濤分析指出,除去那些國營性質的製造業企業。製造業民企從改革開放後才出現,至今僅30多年的光景。而最早的製造業,便是從承接港、臺、日韓的手工製造業開始的。
魏濤透露,當年港資製造業多以電子產品尤其是電子手錶為主,臺資以鞋及配件為主,韓資則側重於服裝、箱包和帽子,日資主要是高端電子產品及汽配零部件等。環球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如今電子業以平均壽命13.2年位居首位,燈飾業、其他和汽配行業壽命分別為12.5年、12.3年和11.6年,均高於整體平均壽命,各自位列於第二、第三及第四。家具、機械(行情 專區)與設備行業企業的壽命則相對短,分別為9.7年及9.5年。
電子企業相對‘長壽’有一定道理。魏濤認為,電子行業變化快速,技術含量高,必然推動著企業家素質也在相應提高,以珠三角的電子製造業為例,從最早的製造MP3到MP4,然後是諾基亞代工,蘋果代工,三星手機代工等,均創造了很多的機會,也讓電子企業比服裝企業多出更多的欲望尋求新出路,主動找適合自己的東西。(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