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9-12-09 14:26:54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9月起美國貨幣市場利率飆高、附買回交易市場壓力驟增,迫使聯準會(Fed)展開國庫券收購行動大舉放水。素有「央行的央行」稱號的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簡稱BIS)認為,美國前四大銀行不願釋出現金、再加上避險基金融資需求跳增,恐怕是幕後元凶。
MarketWatch、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報導,BIS 8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見此),雖然無法確知究竟是甚麼原因造成貨幣市場突然緊縮,但過度依賴美國大型銀行維持附買回交易市場的功能、或許是主要原因。另外,人們為了繳稅自銀行領取大筆現金、美國公債大規模的交割行動,也是可能的原因。
報告並未點名究竟是哪四大銀行,但指出這些銀行已成為附買回交易市場的淨資金提供者,其存在Fed的美國公債,已達所有銀行存放公債的一半以上。
附買回交易是指華爾街的公司行號及銀行,以美國公債等優質證券作為擔保來換取現金,通常隔夜就會將擔保品買回,用以資助交易及借貸活動。到了隔天,借款者會償還貸款、支付名目利息,買回債券。
一般而言,附買回交易市場的利率跟Fed設定的聯邦基金利率相當近似,但9月底卻有部分隔夜貸款利率突然驟升至將近10%,是Fed政策利率的四倍以上,人們對美元融資市場的脆弱性憂心忡忡。
BIS報告稱,Fed自2017年10月起縮減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後,銀行存在Fed的超額準備金(指銀行在央行存款帳戶上、實際準備金超過法定準備金的部分,解釋見此)也隨之下降,但他們握有的美國公債卻快速增加。
美國8月初觸及舉債上限後,超額準備金的萎縮速度進一步加快。BIS指出,在8月14日至9月17日期間,美國財政部總共從超額準備金領取超過1,200億美元,這壓縮了四大銀行的現金緩衝部位,也降低其在附買回交易市場拆借的意願。
BIS貨幣及經濟部門主管Claudio Borio指出,利率錯置暗示,央行在金融海嘯過後執行的非傳統貨幣政策,已在市場運作留下難以抹滅的痕跡。超額準備金長期充裕、讓銀行習以為常,一旦準備金被領出、即可能引發難以預測且突然的市場修正動作。
除此之外,避險基金加碼進行公債附買回交易、以資助現金債券(cash bond)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套利交易,則讓短期擔保融資的短缺情況更形惡化。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