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成本壓力與供應鏈挑戰加劇,面臨去工業化風險

2024/06/19 10:45

德國企業面臨去工業化風險:成本壓力與供應鏈挑戰加劇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6月18日報導,德勤與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合作選定訪查128家德國企業,其中接近一半的公司年收入超過5億歐元,另外四分之一的公司年收入超過5000萬歐元。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每兩家公司中就有一家擔心德國去工業化趨勢無法逆轉。49%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將部分產線移出德國,並計畫在未來繼續移轉。

德國企業面臨官僚主義、高昂的能源成本以及供應鏈持續高成本的壓力,這進一步壓低企業的獲利能力。因此,大多數公司認為有必要將更多高價值的製造環節外包。調查結果還顯示,大多數企業認為德國的吸引力及政治穩定性正在減弱(25%完全同意,43%同意)。

近期,德國電鋸大廠斯蒂爾(Stihl)宣布擱置新廠興建,家電製造商美諾(Miele)宣布將700名員工的洗衣機生產工廠從居特斯洛(Gütersloh)轉移到波蘭的克薩韋羅夫(Ksawerow)。汽車零組件供應商法雷奧(Valeo)也宣布將部分生產轉移出德國的計畫。百葉窗製造商Warema的執行合夥人Angelique Renkhoff-Mücke表示,目前德國的經濟可能為有史以來最糟糕形勢,這種情況令人憂心。

自半年前的調查以來,企業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依然未減。根據德國供應鏈法規定,在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必須監控其供應商是否遵守環境和社會標準,更糟的是,未來幾年將實施更嚴格的歐盟供應鏈法。

新冠疫情期間的供應鏈中斷及烏俄戰爭顯示供應鏈的脆弱性。企業不能再僅依賴單一供應鏈。未來的2到3年內,34%的受訪公司預計供應鏈問題將進一步惡化,6個月前這一比例為23%。83%的受訪者同意全球供應鏈安全日益難以保障,企業必須接受更高的風險與更低的利潤率,來自地緣政治盟友的採購將變得更加重要。此外,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迫使企業需要選擇替代地點。77%的企業認為,德國的吸引力及政治穩定性都在下降。

企業面臨多重風險。75%的企業抱怨監管要求增加,72%對德國的能源政策不滿。調查還發現,人員和技術工人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其他成本增加都是主要問題。三分之二的企業擔心臺海衝突升級,網絡安全問題也令人擔憂。

雖然調查是在本年歐洲議會大選(6月9日)前進行的,但德勤合夥人桑道(Sandau)指出,當時已經可以預見大選後的政治走向。Würth集團創辦人Reinhold Würth在選後表示,由於極右翼政黨AfD在這次大選中取得重大勝利,如果該黨支持率持續上升,未來廠商將謹慎考慮投資地點及方式。(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個股K線圖-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