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於股民來說,無論股票、債券或商品,都是個成果豐碩的一年。而整年的股市的主角,應該就是連創新高,佔據版面的全球經濟的領頭羊:美國股市。回顧2017年美股的三大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25.08%、標普500指數上漲19.42%、那斯達克指數28.24%。2017年在新聞版面身居配角的中國股市與香港股市,績效表現其實也不遑多讓,其中中國富時A50指數上漲32.35%、深100指數上漲26.41%、上證50指數上漲25.08%、滬深300指數上漲21.78%,香港恆生指數更上漲35.99%。配角的演出,甚至比主角更亮眼。但投資人在中國的投資成績單,卻未必能感同身受上述的經驗,為何會有如此的落差呢?
根據統計,2017年A股在近3400多檔股票中,上漲的個股佔比約31%,如果扣除431檔的新股,上漲股票更只有兩成,也就是,個股跌多漲少的態勢,上演著「二八分化」的極端現象。再者,2017年中國「穩增長」的經濟政策論調,一手胡蘿蔔,一手棍棒的發展與管理下,「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房住不炒」等改革、控管與降溫等政策,帶給市場的衝擊,似乎都比中國經濟長線發展規劃的「一帶一路」來的吸睛搶眼。這也難怪實際參與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人,美麗的投資經驗,很難累積。
所幸,在臺灣的投資人,透過集中交易市場上的陸股ETF,例如連結上證50指數的元大上證50(006206)或連結滬深300指數的元大寶滬深(0061),其ETF的績效報酬,都有如其追蹤指數的表現。亦即投資人若能以在臺灣上市的ETF來參與中國股市投資,不但可以免除上述賺指數賠個股的憾事,更可以參與不亞於美股的中國股市報酬率。
2018年中國股市是否仍值得期待?答案是肯定的。隨著五年一度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落幕後,「習核心」已經底定了中國未來五年的政局,而習近平的經濟拓展大戲「一帶一路」,已經不是未來式的規劃,而是正在進行式的執行,逐步建立可與美國相抗衡的經濟強權。在此政經導引下,2018年中國經濟將由消費、投資與出口的「中國三架馬車」帶動,根據相關研究報告,2018年GDP可望維穩在6.7%,CPI控制於2%左右,在物價穩定中,延續穩中向好的「新常態」邁進。
2018年,預期也是資金籌碼挹注中國股市關鍵的一年。MSCI確認在2018年6月1日,按照2.5%的比例將A股正式納入;2018年9月3日,將A股的納入比例提升至5%。2017年11月份,中國財政部宣佈,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與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並於3-5年後不受比例限制等新措施,是中國金融業開放的一大步,對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範圍、機構設立、牌照數量等方面鬆綁創造了條件。再加上「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的成功經驗,或將啟動「滬倫通」無時差的投資橋樑。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種種措施,將為日後的中國股市帶來能量。
長期觀察中國股市的投資人,不難發現機構法人與大部分的中國散戶股民,對於中國股市行情的看法截然不同,尤其在近年中國股市的結構朝向「二八分化」,優質個股在產業與籌碼的聚焦下,讓機構法人笑看中國股市。而投機個股則在管控與驅弊的大刀下,使得散戶股民對股市冷漠相視。而臺灣的投資人,不管是法人或散戶,可以輕鬆透過集中交易市場上的中國相關ETF,用最簡單的方法,參與著專業機構般中國投資績效,何幸之有!
資料來源:彭博,元大投信,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