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四季,國際貨幣基金(IMF)正式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SDR;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是IMF設立的一種儲備資產電子記帳單位,是經由一籃子可交易貨幣品種所組成的國際儲備資產)籃子,這是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里程碑,也揭示了人民幣債券投資將成為投資人不可或缺的配置選項之一。
中國債券市場規模龐大,且種類多元,除了眾所周知的國債外,其他像是企業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券、商業銀行債券、中期票據等也是常見的人民幣債券類型。其中,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占比分高達37.4%與17.9%,為債券市場之大宗(下圖)。
特別的是,由於政策性銀行屬於國家支持的銀行,所以其信用評等與中國政府債相同為A+,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又被稱為利率債,為人民幣債券中評等最高的債券類別。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國債與政策性金融債具有較好的市場流動性,信評也最高,因此多集中投資於這兩類債券。
中國境外投資者以持有國債居多
依WIND統計至2017年9月底,境外投資者持有國債占投資比重達61%,持有政策性金融債占投資比重達37%,加總達98%。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至2017年6月底,中國是僅次於美國、日本,全球排行第三大的債券市場,規模達9.4兆美元。另外,中國政府信評為A+,與歐美已開發國家相當,但卻有較高的債券殖利率,對於資產配置的投資人而言,可作為長期的投資參與。
國人投資人民幣仍以追求相對高的收益率為訴求,並認為人民幣長期具有升值潛力。目前可以投資的管道大致上有人民幣存款、人民幣債券基金,未來將有中國債ETF,可提供投資人多元投資管道。
在2017年7月中國宣布債券通之後,將是未來新興的投資管道,臺灣證券交易所已經通過元大投信送審彭博巴克萊中國國債及政策性金融債3-5年期債券指數,未來投資人也可透過ETF方式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目前中國債券市場以3-5年期債券流動性相對較佳。
中國境內債券最主要發行類別為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其中國債、政策性金融債評等相對高,再比較主要國家5年期政府債值利率,中國達3.5%最高。人民幣逐漸成為全球主要貨幣,未來將成為國際投資者不得不配置的市場,對於資產配置的投資人而言,可作為長期的投資參與,兼具息收優勢、又可享有匯率長期升值潛力。